农业信息

广州从化借助“仁里集”平台,西塘稻草艺术节声名远播!

日前,怀揣着医护人员精心制作的365颗幸运星,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唯一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在广州各区中,从化率先实现了现有确诊病例清零。

在不少人看来,作为全市主要涉农区,从化人口密度低,人群聚集压力不大,疫情防控难度也会相对较小。对于这种观点,从化当地干部并不认可。特别是很多村官眼中,在这场战“疫”中,大家的工作节奏都绷得紧紧的。“村民大多居住分散,防疫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距离城市还有差距。”在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钟韶彬看来,这些因素让农村疫情防控看似不难实则很难,“特别是在组织动员、宣传教育方面,成本相对较高。”

“不过,好在有了像‘仁里集’这样的信息化移动平台,村干部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喊破嗓子、磨破鞋子挨家挨户去通知了。”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他所说的“仁里集”,正是近年来从化通过用好公共服务云平台绣出乡村善治新图景探索中生发出的一朵绚烂之花。


借助“仁里集”平台,西塘稻草艺术节声名远播。(付伟摄)

指尖一戳 村级证明即时办

在从化地图上,“仁里集”是一个不存在的地名。不过,在当地村民的指尖上,这却是个“无处不在”的“地方”。“仁里集”的“集”,也不是热闹繁华的传统墟市,而是一款同样人气满满的手机APP。

近年来,从化以农村党建为龙头,以农村基层治理为主线,以云平台大数据为支撑,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搭建了一座旨在善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的网络平台——“仁里集”。平台上,“我要知道”“我要说话”“我要投票”“我要办事”“从化特产”“智慧党建”“我们互助”“群防共治”“我找代表”等模块列成矩阵、功能明确,犹如一座搬到网上的村公共服务站。村民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几乎与线下一样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前,“仁里集”云平台已经在从化5镇3街30个行政村落地生根,累计注册用户约5.7万人,直接间接受惠群众10多万人。

大到了解国家政策,小到开具办事证明……而今,在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仁里集”已经成为村民生活中离不开的小帮手。因为使用频率较高,很多人把手机界面最为显著的位置留给了“仁里集”。“以前办事无论大小,都要跑到村委会,有时村干部不在,还要多跑一趟。”村民陈生告诉记者,现在手机一点,各种办事流程一目了然,“从村民填信息、传材料,到村里审核、部门审批,一半天就能搞掂,有时还能收获‘秒批’的惊喜。”

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这是信息技术重塑乡村治理格局的应有之义。在钟韶彬看来,“仁里集”带来的首先是村民与村“两委”、基层部门之间沟通成本的降低和办事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网上办事除了与疫情防控需要契合,还能将权力寻租的空间大大压缩,群众不用再担心门难进、脸难看。”

目前,7类23项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已经入驻“仁里集”,村级证明基本实现“不见面、即时办”。同时,“仁里集”向上接入广东政务服务网,群众可以在线查询800多项服务事项。


“仁里集”平台培育文明乡风。从化西塘村,大家在一起参加拔河比赛。(付伟摄)

党员带头 化解村民烦心事

从帮助村民申请“穗康码”,到宣传防控知识……眼下,打开“仁里集”平台,各种和战“疫”相关的内容便会扑面而来。对于从化的众多村干部来说,这是两个多月来工作常态的真实写照。

打开“仁里集”,村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阅卷官,不仅能够看到村干部们做了什么,更能够通过点赞、拍砖等方式为乡村治理的一张张考卷点评、赋分。用陈生的话来说,只要点开“仁里集”,自己便具备了多重身份——“查看村务信息,是监督员;发表意见建议,又成了一位参谋员。”

在农村,邻里之间、干群之间难免会有些小摩擦。村民有需求,该怎么收集?百姓有怨气,该怎样疏导?相对于传统的治理方式,“仁里集”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仁里集”平台上,一个名为“我是党员”的模块格外醒目。对于村里的党员们来说,在这里不仅要亮身份,更要知民情、领任务、解难题。首问责任、办事公开,两项刚性十足的制度,与“仁里集”云平台相得益彰,让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更加游刃有余。网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30个试点村累计走访群众6858户、接待群众2.7万人次、收集问题建议2169条、解决问题2073件……在这张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仁里集”搭建起的一座连心桥,而高达95.6%的满意度,也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之后实打实给出的高分。

党员精准服务群众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对于每一户挂钩农户,党员们都要采集40多项数据,再乘上数万农户,海量信息最终汇入区、镇两级“仁里集”数据库,成为党员干部做好挂钩帮扶的一本明白账。

民有所呼,村有所应。当这样的良性循环依靠“仁里集”平台的枢纽作用得以形成,文明乡风也便喷薄而出。在西塘村,在线上,诚信教育、守法教育、感恩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线下,“轻骑兵”宣讲志愿服务队、绿色娘子军志愿服务队、普法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活跃乡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平坦宽阔,一批批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脱颖而出。

线上销售 特产出山更快捷

对于一款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手机APP来说,其价值除了在于契合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也必须通过搭上流量经济的快车实现受众规模的快速扩张,从而借助市场的无形力量,让移动互联理念在乡村社会扎下深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仁里集”平台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便是成为当地生态农副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出山的出口。

对于陈生来说,每到秋末,他都会拍摄几张稻浪翻滚的图片传上“仁里集”。“主要是为村里的稻草节预热。”他告诉记者。已经连续举办4届的广州西塘稻草艺术节,不仅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亮丽名片,汹涌而至的游客人潮,也让村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吕田镇莲麻村。作为广州最为偏远的村庄,莲麻村虽然山清水秀,但无奈美景藏于深闺,一度经济落后。通过“仁里集”平台的宣传推介,而今的莲麻村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游客小李正是通过“仁里集”发现了莲麻村的一间民宿,“感觉很不错,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民风淳朴,下次还要来。”3年多来,263万人次游客踏足莲麻,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万元。

而在“仁里集”中的“我要买卖”板块,累计2万多条信息在此发布,成功带动销售农副产品6540件。

记者手记

呼唤更多“仁里集”落地生根

从化通过搭建公共服务云平台拓宽乡村治理格局,其创新精髓并不在于开发了一套软件系统,而在于这个工具能够有机嵌入到乡土社会的经济、文化、治理等现实土壤中,能够在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线上精雕细琢,线下下足功夫,二者相得益彰,这才是“仁里集”成功的真正秘诀。

“仁里集”的名字取自《论语》中的“里仁为美”之语,寄托着人们对于乡村善治的美好期许。现在看来,“仁里集”的确正在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图景中的一抹亮色。借助于网络工具,它能够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借助于党建引领,它能够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借助于电商销售,它能够让产业振兴结出累累果实。更为重要的,在线上,它不是信息孤岛,与更宽阔的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无缝对接;在线下,它不是徒具形式,而是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插上数字翅膀。

智慧乡村,现代治理,呼唤更多“仁里集”破壳而出、落地生根。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