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达达搜了解到,关于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还能开吗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自从很多地方开始呼吁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之后不少的网友就对这个政策是非常关注的,其中就有很多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机构的家长就非常关心在双减政策下这些培训机构是否还能上呢,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还能开吗,如果这些培训机构倒闭了培训机构钱能退吗,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达达搜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还能开吗
疑惑一:“双减”意见出台
在此之前签订的合同能否变更、解除?
“双减”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双减”意见还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这意味着原合同约定的上课时间、上课老师将产生变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培训无法再进行,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根据《民法典》第533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
本次双减政策的调整实则发生了情势变更的情形,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如再继续履行合同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效果。因政策调整,有的培训线下变线上,学科内容进行调整,培训地点发生变化,有的直接暂停培训等问题都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已报的培训怎么办?四川省消委认为:
如果受政策影响,合同履行发生变化的,消费者可与经营者进行协商,变更履行方式,重新确定合同约定内容;也可协商解除合同。如果协商不成,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并免除当事人责任。
疑惑二:“双减”意见出台后
消费者如何选择培训机构?
“双减”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划分为学科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和非学科类(体育、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培训。“双减”意见明确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因此,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
首先要明确需要教育培训的类别,再针对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机构,仔细核对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别与范围,选择学科培训机构要注意其审批成立的时间,谨防“李鬼”。家长可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平台”上查询培训机构的相关信息。其次要事先将学生的在校教学计划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进行比对,辨别是否与在校学习任务相匹配,是否超纲超前,是否加大难度。最后要对师资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外语学科要确定提供培训服务的老师有相应的资质。
疑惑三:“双减”意见出台后
消费者在教育培训费用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双减”意见的精神,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再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员今后参加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学科类培训费。如有此类情况,培训机构应当无条件地全额退还学生家长上述费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相关精神,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消费者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前,应事先明确了解培训机构费用的收取方式以及使用期限是否与政策性文件规定相一致。
“双减”意见指出: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四川省消委提醒:
消费者选择培训机构时,要针对自身需求理性选择,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调查了解培训机构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等,避免陷入“套路贷”、预付金被卷款跑路。
疑惑四: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格式合同时
应当注意什么?
消费者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重要条款:比如培训的课程、提供培训老师、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安排、解除合同的条件、违约责任等要进行认真阅读。
同时作为培训机构也应当按照《民法典》第496条的规定履行公平设定权利义务、显著提示告知等义务。如果培训机构未对重要事项进行说明,按照《民法典》第496条第2款规定: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意味着培训合同中出现的“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协议一经签订,概不退款”等“霸王条款”会依法被排除在合同范围之外,对消费者并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
疑惑五:如果商家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消费者要及时按照“双减”政策查看已报培训是否符合最新政策要求,及时联系培训机构,确定是否变更合同履行方式或退费。同时要增强自身维权意识,及时留存证据,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 (http://xwpx.moe.edu.cn/)进行投诉举报;或是直接向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反映;发生消费争议的,还可以请求当地消委组织进行调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此,四川省消委呼吁培训机构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时,要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及时向消费者反馈信息,发布处理方案,回应消费者关切。
大量教育机构倒闭钱能要回来吗
不同于大型教育机构,能够有相对雄厚的实力。市场上的大部分教育机构都是规模很小的,没有太大知名度的机构。因而在此次政策的实行中,很难像大型企业一样,向艺术类培训转移,因为实力与资金不足。
而一些艺术类培训机构或许可以借此次政策改革,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迎来事业的新春。大部分纯学科培训机构可能就没那么幸运,基本上要全部倒闭。毕竟政策要求在这,不再允许课下辅导教学,纯学科培训的教育机构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关闭。
虽然在目前情况下来看,学科类的培训项目是最赚钱,也是需求最多的,但是这也都将成为往事。按照目前的政策风向来看,未来逐渐取缔教育机构将成为大势。教育事业将会迎来全新的局面,教育市场大变革。
家庭补课或成大势
政策上,虽然不允许课外补课,但是高考还在。并且未来十几年内,高考以分论成绩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这也就导致还是有很多学生需要课外补课。
不仅高考,中考也是如此。在没有更公平的方式录取的时候,以分数做依据是最公平的手段。中高考的存在,注定课外补课不会消失,毕竟还是有很多学生无法在课上及时消化那么多的知识,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不强,需要一位老师监督辅导。
种种原因或许会造就家教行业的兴起。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选择聘请老师在家辅导,有时是一对一,也有可能是一对多。
这种培训方式,当然不可能像教育机构一样那么大规模,一般在十人上下徘徊。
这种家庭式的培训教育很容易钻政策的空子。毕竟是家长与教师你情我愿的事情,只要双方一口咬定是免费补课,即使是政策也没法定夺到底该怎么解决。而且这种规模很小的课后补课方式很难被人注意到,因而也大大减少了被举报投诉的概率。
但是这种方式就会需要大量的教师,这也就致使教师资源稀缺,进而补课费用可能会比在培训机构的要高一些。但是对于或许在近几年会成为主流的补课方式而言,这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毕竟大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花一点钱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以上是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还能开吗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