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再次被批判,的确需要检讨,但看到大家一些言论,让我想起了其他,比如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这个国家队如果做到了第一,就没有知网的机会了!分享几个不同的观点,供大家在批评知网的同时,也可以想想。
1、 知网为什么做到了最大,但万方这个国家队,专业队却竞争不过知网?和万方数据这个国家队相比,知网是完全市场队。90年代末中期同方公司组建后,专门成立了一个事业部去做学术论文库的建设,那时互联网还不发达,所以用的是光盘。这时,万方早已建设,而万方的前身,科技部情报所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万方数据介绍也是“由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发起组建”,也是大股东。这个单位归属科技部,过去俗称情报所,搜集科研学术信息是这个机构创建的主要目的,至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几乎和共和国同龄,但几十年下来,为什么做不过知网?
2、 今天知网被批判,我就想起万方为什么没有被关注。学术数据库,往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即需要足够全,覆盖面大,而这一点也往往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如果万方做的很好,其实不会有知网任何机会。万方如果做到了第一,是否也会遭遇这个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很搞笑。
3、 我们为什么会不满知网?除了贵,还有什么原因?很多研究生“苦”知网久已,但为什么还非要用知网?其他不可以吗?为什么?比如一个研究生说,知网太贵了,某宝上有一些小公司可以查重,很便宜,但不敢,一个是不全,查重不能保证,论文被发现不合格抄袭怎么办?第二个,某宝上的查重,有可能窃取你的论文,拿去给别人做论文了。
4、 最后科普一点知识,理性批判。
第一, 无论是知网,还是万方数据,以及国外类似的数据库,报考某宝上的查重,都需要缴费,也都不便宜。国际上一些新兴的机构在试图建设免费的模式,目前还不成功。谷歌学术很好,免费的,但往往不能看全文。第二,原因是开放查询浏览是需要成本的,这是收费的根本原因。国外一些期刊刊发你的文章的同时,同时就会单独收一笔开放给其他人浏览下载等的费用,因为这是需要运维成本的。你拒绝,杂志就不会开放给其他人。
作为学者,科研人员,更喜欢分享其学术成就,更何况学术评价上,还有引用率这个重要的尺子,谁来做这个服务?谁承担成本?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情,可能的确需要考虑知网服务的公益属性了!当然,更希望国家队赶上来,就不会让知网有尴尬的机会了!
学术界的生意。
最近,中科院因为CNKI收费太高(年费1000多万),而停用知网。
很多人不太知道这里面的生意,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知网为什么要朝中科院收费呢?
因为知网收集了全国所有学术杂志以及它们的论文,当然还有全国的硕博士论文等等,包罗万象,资料很多。
这么多的数据库,使用者当然是要交钱的了。
毕竟知网收录杂志的论文,也是要给钱的嘛!
一买一卖,毛利50%以上,这是一门生意。
杂志社呢?
收知网的使用费只是杯水车薪,有的一年才几千块(对比一下知网收中科院一年一千多万)。
学者在杂志发表论文,这个收的钱,才是大头。
没看错哦,一般杂志是作者发表文章,我会给作者钱,这叫稿费。
但是学术杂志不一样,作者发表文章,我要收作者钱,这叫版面费(全球一样)。
国内的杂志,一篇文章,几千到一万不等,看杂志的等级。
很多人会说,你这作者真傻,你不发表论文不就行了?
辛辛苦苦写了文章,还要给杂志社,求着别人给你发表。
错了,大错特错。
因为在学术界,你没有论文,就混不下去,职称上不去,待遇当然也上不去。
所以,你必须求着人发文章。
(除非你是大神,杂志社才会求你;不过一般大神根本看不上国内的杂志,都发国外的——医学界是这样的)
当然啦,还有别的生意。
比如说,翟天临同学,博士毕业了,什么是知网都不知道。
很显然,他的博士论文是花钱请人写的。
这个润笔费,就是不小的生意。
很多人要升职称,但是不懂科研,不做科研,不会写论文,怎么办?
给点润笔费,有的是人帮你从前到后打点。
这都是生意。
不升职称行不行?
不行。不升职称,你混啥?做一辈子住院医生?
除非你水平特别好,不用靠升职带来的收入。
但是一般水平特别好,又不想升职称的,都单干去了,靠本事吃饭,自由自在。
当然,自由是自由,但是社会地位上不去。
因为你没有各种头衔,什么科室主任啊,学校教授啊,学会主席啊,啥都没有。
好比画人画鬼入木三分的蒲松龄,才华横溢,写了一辈子鬼怪小说。
但是考不上进士,进不了这个主流体系,也就一辈子穷困潦倒了。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