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闫庄村为禹城市第一个以合作社为主导建设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的村庄

禹城市中街道闫庄村,2017年之前有蔬菜大棚120个,2017年4月建立众益绿康蔬菜种植合作社,新建27个高标准蔬菜棚,成为禹城市第一个以合作社为主导建设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的村庄。2017年10月,他们通过自愿入社、保底加分红的形式,将村内剩余502亩土地全部纳入合作社管理,实行规模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4月7日,草木葱茏,麦长三节。市中街道闫庄村北的麦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闫庄村众意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施肥,浇水。

“清明气温升高,正是麦苗酝酿麦穗的时刻。小麦要交孕穗水。老话是理。让小麦浇透喝饱,等到丰收咱村集体收入又增加了。”该村老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李春江与老伙计李春平开心的交谈着。

党群一心共奔小康

“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土地入股村民变股民”

阎庄村,已有20年大棚种植的历史。早在1997年,该村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从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粮食作物改为蔬菜大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的蔬菜大棚专业种植村。

2017年春节刚过,有不少群众找到李春江提出想新建大棚。李春江组织党员干部会针对如何建设大棚广泛征求意见,三次会后,调子定准:不仅要干,还要干好。以党支部为引领,党员干部冲在前,人人有担子。

为了节约费用,党支部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招标施工队伍,统一人员监督质量,统一标准建设蔬菜大棚。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参与。比如建多少大棚、什么标准、哪里建、如何调地、祖坟地如何安置、招标怎么进行、原材料去哪里购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工作的开展逐一解决。

那段时间,李春江和村“两委”的干部都睡不着觉,白天下地干活聊聊这件事怎么做,晚上开会汇总情况再定调子。

经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27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建设完毕。

大棚建成后,李春江又发动群众成立了众益绿康蔬菜种植合作社,将通往蔬菜大棚基地的道路都铺上了高速废渣,彻底解决了蔬菜外运的后顾之忧。

2017年,新建大棚一季的效益就达到7万元左右,一年的时间投资全部收回了。

一门心思把地种好

“干好也有烟花也有戏,干不好就是罪人”

在闫庄村,种植大棚的收益远远高于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村民都忙于照顾大棚,却使很多土地荒芜。

“也曾经有本村和外村的村民承包土地,但后来嫌收益低,解除了承包合同。”李春江说。不仅如此,村北有一片集体土地,租金只有400元,好不容易租出去,没成想,该承包户只种了一季就撂荒了。

2017年底,镇上号召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镇上成立了工作组,利用晚上到村里召开动员会。从宣传发动,到培训部署,再到组织实施,我们都进行了有程序,有步骤的稳步推进。”市中街道党工委委员万文说。

为了让大家吃透政策,一方面,镇组织专门力量对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丰富工作思路。

回来后,李春江踌躇满志,心思活络的很。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调查、掌握农户的思想状况,听取群众意见,收集、整理土地承包的有关资料,摸清重点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召开群众动员会三次后,闫庄村众益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了。2018年农历年前夕,76户农户与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合同,502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李春江任理事长。

2018年麦收结束后,502亩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种植。李春江等人先垫资10万元购置种子、化肥。

“已经好多年不种地,一开始吃不消,歇不过来。502亩地浇一遍用17天。麦收收地到颗粒归仓整整4个月,整个人又黑又瘦。”李春江接着说。“不过,看到保住成本,多年的撂荒地有了收益,苦累都值了。”

一番辛苦劳作,秋季玉米大丰收。合作社共产玉米53万斤,收入45万元。刨除种子、肥料、工钱及合同规定保底收益,还盈余10万元。

临近春节,理事会又进行了二次分红。每亩地再分红50元。望着村民们乐呵呵地在李清平手中接过“大红钞”,李春江欣慰极了。“干好也有烟花也有戏,干不好就是罪人”。

喜滋滋的村民们一边数钱一边给李春江竖大拇指:“你们可给咱村造福了。”

改变传统种地方式

“要想合作社走得更远,得大刀阔斧改革”

谈起合作社的好处,李春江如数家珍:

“减少农业生产麻烦,现在一家有几亩地,比较分散,每年为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打药、施肥等田间管理操心。加入合作社后, 土地相对成方连片,形成规模便于种植,但土地还是属于农户自己的。”

“增加家庭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外出务工的人员,不但减少路途往返、租赁机械等费用,年收入还可增加;没有条件或不想出去务工的农民可以在土地合作社参加务工,增加收入。”

2019年,64岁的老书记李春江因身体原因辞去了支部书记职务,但仍帮衬着村党支部管理合作社种植。新上任的“80后”支部书记李建峰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想法。

今年,李建峰在探索发展壮大合作社、形成规模经济新路径上亮出“三大招”:一是把注册设施蔬菜“三品一标”、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拓展大型商超销售渠道、耕地机械化生产等思路,作为开展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二是发挥本村经济基础雄厚、种植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为其他村庄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飞防”、销售服务等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帮扶带动作用;三是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各大商超、各大市场,在街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随着闫庄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村“两委”家底厚了、腰杆也硬了,高标准修建了晾晒场、氧化塘、健身广场,村民生活条件和居住居环境越来越好。同时,村民各项福利也“水涨船高”了,对贫困户、低保户“额外”帮扶也多了。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