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在市中医院接受中医专家复诊
康复后的彭博自驾到医院做核酸检测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5月3日,是彭博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后的第二十八天,出院后到酒店隔离回到家的第十四天。
按照相关规定,他去指定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做转码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如果一切顺利,过几天办完转码手续,他的健康码就可以由红转绿。
从1月19日因新冠肺炎住进武汉市中心医院,到5月3日,整整106天。在金银潭医院,他3次与死神面对面较量,都被南五楼的国家队拉了回来。
彭博38岁。抢救他的过程惊心动魄,他咬着一个信念——“活着回家”,挺了过来。康复之路同样需要坚韧,他说能忍,要恢复如初,“把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重新担起来!”
回家那一刻,大家都克制着情感
4月19日,社区派车把彭博从隔离酒店送到他家楼下,已等在那里的67岁的岳母急急奔了过来,“我终于回来了”,听了彭博这话,岳母把头低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推开家门,彭博看到,快要临产的妻子正陪女儿在客厅里玩,母亲正在厨房做饭,米饭香飘在屋子里。4岁的女儿一见彭博,兴奋地叫着扑了上来。
“再见这一幕,恍若隔世!”彭博说他当时忍着泪,怕大家看着难过。平时他工作忙,回到家时,经常是早已下班的妻子在客厅带孩子。
1月19日离家去住院时,怀孕6个月的妻子帮他收拾了住院用的东西。3个半月重生归来,那个他在深度镇静时无数次梦见已经出生的孩子,还安然地待在妻子的腹中,只是他或她长大了很多,把妻子宽大的衣服高高顶起。
彭博看得出来,除了尚不醒事的女儿,家里的大人们都克制着,喜悦或悲伤都藏着。
“他们可能是怕我激动”,彭博注意到,除了肚子大了许多,妻子没有像其他孕晚期的孕妇那样胖起来,母亲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很多。后来妻子告诉他,在他病危的20多天,父亲母亲都瘦了10多斤。
母亲与岳母同岁,因为照顾孩子,两位母亲住在彭博的小家,原来孩子是4个大人的中心,现在彭博成了全家的另一个中心。
大病初愈,彭博的身体还很虚弱,两位妈妈每天换着花样给彭博做吃的,每餐五六个菜、一个汤,以彭博需要的高蛋白为主,“她们完全是招呼特保儿的架式!”
三次生命危机,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死
彭博身高1.81米,当过兵,生病前微胖。在金银潭医院,彭博住在南五楼临时改建的ICU。他说:“我在这里遇到了最好的医生团队,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死。”这个病区有协和医院尚游教授和前来支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潘纯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的张伟主任医师。
彭博经历的三次生死考验,有两次他的意识是清醒的。
2月9日,转到金银潭医院的第三天。呼吸窘迫随时都会要了他的命。管他的潘纯教授跳过无创给氧支持,给他直接插管。
神志清楚的彭博在术前谈话时得知插管的风险,但他还是同意了:“我来金银潭就是来寻找希望的,这个时候,插管就是希望。”
3月9日,彭博失去意识24天后苏醒的第五天,一天之内,他的血色素从10克掉到了5克。这次大抢救他知道。
在上ECMO的14天里,彭博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和严重细菌感染,如何制服这两个要命的严重并发症,是后来潘纯告诉他的。
“我死了三次,他们把我救活了三次。”在金银潭医院,从呼吸机到ECMO再到CRRT(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从一线抗生素到最后的胃镜下钛夹止血,所有先进的抢救手段都用在了彭博身上。
镇静药物带给病人连绵不断的噩梦,彭博也是如此。好在他清醒过来后,自己努力修复疾病、药物和治疗带来的心理创伤,能及时地认识到:“梦里的那一切都是假的。”
彭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的信念是,我必须活着回家。”
等能开车,想一一去感谢血浆捐献者
家让彭博感到安全。成天与家人相伴,每天看到4岁的女儿无忧无虑地跑来跑去,妻子拖着日渐沉重的身子,相伴在侧。彭博彻底放松了,他的睡眠很快正常起来。
2月15日,是彭博转到金银潭医院的第九天。他正上着ECMO,处于深度镇静的状态。为了对付他体内的病毒,潘纯教授决定用康复者血浆对他进行治疗。
妻子立即在网上发出血浆求助,6位捐献者中,5位是对彭博的定向捐赠。这6位刚刚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浆,分3次输入彭博体内。
苏醒过来的彭博知道这件事后,让家人给了这5位捐赠者的联系方式,加了微信,他要感谢这些帮助拉住他生命的人。
回到家不几天,彭博得知其中一位捐献者家里遇到了事,他转了钱过去。“现在我还不能出去,希望这点钱能帮助他一下。”
剩下的几位,彭博打算等自己的健康码转绿了,体能恢复到能开车了,就去一一感谢。
彭博很想知道他住院时,家里的老老小小是怎么过的,家里人总是拣些小事跟他说。直到前几天,妈妈告诉彭博,在帮他募集救命血浆的那几天,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早到晚打电话联系各种事宜,身体还一度出现了状况。
彭博听得心里抽痛。他与妻子是高中同学,“这次又是她为了救我拼了命!”妻子平静地告诉他,都过去了,“我们好好往前看”。
回家10多天,能吃能睡,彭博体重长了近10斤。更令彭博高兴的是,妈妈的体重也跟着他一起长了好几斤。
这个家,因为彭博的归来,迅速得以修复。
38岁,我现在还只是在过上半生
家人的辛苦彭博看在眼里,妻子也即将临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彭博渴望自己快点好起来。“不说我现在就能当个顶梁柱,但起码也不能是要人照顾的人”。
4月24日,他到社区开了出行证,到一家医院做了呼吸测试,结果发现他的呼吸肌力量不足。回到家,彭博就坚持每天到楼顶上快走。
4月30日下午,彭博来到武汉市中医院。这家医院特意为他安排了名医堂主任医师陈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肺病科副主任医师卢丽君和丁念会诊。
记者在这里第三次见到彭博。这个一直都坚强乐观的年轻人,长胖了,说话中气足了,脸上的压疮缩小了,脖子上治疗留下的疤痕淡了。他觉得自己恢复得不错。
但对彭博而言,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戴着呼吸机、ECMO失去知觉的24天里,他的身体多处压伤,因为长期卧床,全身的肌肉也出现萎缩。在金银潭医院最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位来自湖南湘雅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告诉彭博,“康复的过程也要承受很大痛苦”,请他做好心理准备,一定要坚持下去。
彭博请她放心,说自己一定能够坚持。“治病的时候我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现在康复再痛苦我也会坚持!我对我的恢复充满信心,一如我对活着回家一样。”
彭博说,自己才38岁,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老人们和妻子都很辛苦,一定会努力尽快康复,负起该负的责任,“我38岁,不是68岁,我现在还只是在过上半生。”
彭博走出金银潭医院隔离区向救治他的医务人员挥手道别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