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患者何先生离开北京地坛医院病房楼,这是北京自6月11日新发地相关疫情被报告以来,首例出院的本土病例。据悉,这位患者是民航机场巴士司机,曾于6月3日去过新发地牛羊肉大厅。
北京机场巴士司机自称揪口罩感染
何先生,56岁,北京西城人,于2020年6月3日在新发地市场牛羊肉大厅采买羊肉,停留约20分钟,两天后出现乏力症状,6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最高体温约38.0℃,到医院就诊,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CT提示右肺上叶磨玻璃影,于6月13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收入北京地坛医院应急5区。入院后第二日体温最高达39.8℃,咳嗽,无咳痰,给予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于6月16日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影像及化验指标于数日内相继好转,并于6月21日、6月26日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达到出院标准。
昨天(6月28日),得知自己就要出院的好消息,何先生特别高兴。当问到“怎么就被感染”的细节时,何先生说:第一拨儿疫情过后,放松了警惕。上市场时,因为天气热会时不时地揪一下口罩透透气儿,可能就是这些小动作,让自己中了招儿。
不过让老何感到幸运的是爱人和孩子、80多岁的老妈都没事。因为疫情,这些日子没上班,单位同事也没接触过,因此他们也都没被感染。
此前,北京民航机场巴士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6月13日,该公司1名职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正在接受隔离治疗。因疫情防控要求,自1月26日北京市省际道路客运班线停运以来,该员工一直居家休息,其间未与该公司其他人员及任何旅客有过接触。
6月11日新发地疫情以来,北京市将所有新增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到北京地坛医院救治,地坛医院腾出1070张床位用于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其中普通床位1000张,重症床位70张。截至昨天24时,地坛医院共收治本次疫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8例,相比之下,床位准备充足。目前该院已投入到一线的医务人员638人,其中108人来自其他北京市属医院支援。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了解到,6月2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7例、疑似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6月11日0时至6月28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18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6例。
该患者出院后,北京在院的本地确诊病例317例。
怎么测试口罩防不防病毒
只要是个口罩,甚至不是口罩,仅仅是一层纱布,一层卫生纸,都对防病毒有一定作用,区别仅仅是几率大小。
要想防病毒几率大,就得满足漏风率低,过滤颗粒物足够小,过滤效果足够好。
普通口罩因为材质、结构、处理工艺原因,对于过滤极细小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是比较差的,所以两层的普通口罩首先可以排除了。三层的,如果中间层是熔喷布,且有静电电荷,那就能防病毒,如果再经过灭菌处理,那么就是医用外科口罩。
而工业用防护口罩GB2626-2006标准里,分为KP和KN两大类,两者都是100>95>90,KP和KN的区别在于KP可以过滤油性颗粒,而KN只能过滤非油性颗粒。其中100的过滤效果是大于等于99.7%,95的过滤效果是大于等于95%,90的过滤效果是大于等于90%。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中颗粒物的计数中位径均为0.075μm正负0.020。
YY0469-2011是医用外科口罩,这种口罩在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上标准要求仅仅是大于等于30%,远远低于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对颗粒物过滤要求的大于等于95%,同样也远低于GB2626-2006标准中KP90或KN90以上的口罩。
不论是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GB2626-2006工业用防护口罩、还是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检测采用的颗粒物都是计数中位径均为0.075μm正负0.020,而医用外科口罩因为外观形式的原因,漏风率偏高。
所以YY0469-2011的医用外科口罩在这次疫情中对于一般人而言,防护效果应该是远低于GB19083-2010和GB2626-2006的。医用口罩和工业用防护口罩的主要区别是在防血液穿透性、表面抗湿性、灭菌要求,工业防护口罩没有这三方面的要求,而医护人员比如插管、手术,对这三方面都有强制要求的。
防病毒口罩标准
一、劳保口罩标准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全文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所规定的防护对象包括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还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对防尘口罩的材料、结构、外观、性能、过滤效率(阻尘率)、呼吸阻力、检测方法、产品标识、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标准根据口罩的过滤效率将口罩分为 90(KN90、KP90)、95(KN95、 KP95)、100(KN100、KP100)三个等级。
GB2626-2006 面罩的分类
GB2626-2006面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 85L/min。呼吸阻抗的指标要求为:吸气阻力不超过 350pa,呼气阻力不超过 250pa。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物呼吸器,标准的修订版本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已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计划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增加了呼吸器材料、产品可拆卸部件的泄漏性检测方法等要求。
二、医疗卫生口罩标准
中国的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现有两个。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及 GB19083-2010《医用防护 口罩技术要求》
医用口罩的检测在现有国家的标准中涉及到三个: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由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为医药行业标准,于2005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规定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YY0469-2011 口罩的分类
注:该标准的 BFE 测试流量为 28.3L/min; PFE 测试流量为(30±2)L/min,试验面积为 100cm2 ; 呼吸阻力 的测试流量为 8L/min,试验面积为5.06cm2。有合成血液穿透要求:将2mL合成血液以 10.7KPa(80 mmHg) 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YY0469-2011 口罩微生物指标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于2011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医用防护口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及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自吸过滤式医用防护口罩。该标准的4.10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
GB19083-2010 口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85±2)L/min,口罩的吸气阻力不超过 343.2Pa(35 mm H2O)。有合成血液穿 透要求:将 2mL 合成血液以 10.7KPa(80 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GB19083-2010 口罩微生物指标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是按照YY/T 0969-2013标准进行检测的,虽然是属于一次性用品,但是防护效果不比防护型口罩差,标准YY/T 0969-2013对于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三、日常防护类口罩标准
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由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于2016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涉及口罩原料要求、结构要求、标签标识要求、外观要求等,主要指标包括功能性指标颗粒物过滤效率、呼气吸气阻力指标、密合性指标等。该标准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对甲醛、染料、微生物等可能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做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公众佩戴防护口罩时的安全性。
GB/T 32610-2016 口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GB/T 32610-2016 口罩的防护效果要求
GB/T 32610-2016 口罩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 85L/min。当口罩的防护级别达到 A 级,其过滤效率级别应该为Ⅰ级或Ⅱ级, 当口罩的防护级别在 B、C、D 级时其过滤效率级别应该为Ⅱ级或Ⅲ级。
T/CNTAC 55-2020、T/CNITA 09104-2020《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2020年3月,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民用卫生口罩领域标准的空白,改变了市场无标可依、无标可查的现状。13项标准指标为口罩性能保驾护航。该标准口罩分为成人口罩和儿童口罩,规格按照大中小三类区分,可有效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细菌过滤效率不低于95%,颗粒物过滤效率不低于90%,不仅适合复工、复学佩戴,也满足疫情后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防护的要求。
除此国标外,还有一项由中国纺织商业协会提出制定的团体标准 TAJ1001-2015《PM2.5 防护口 罩》,该标准是针对雾霾防护而编制的。
TAJ1001-2015 口罩的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TAJ1001-2015 口罩的呼吸阻力
注:该标准的测试流量为 85L/min。加载呼吸阻力是指加载试验直到口罩的表面颗粒物堆积到(30±1) mg 时的呼吸阻力。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