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网上智能填报志愿可信吗?一定要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不可信,网上智能填报志愿不可信的。近期,各地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并启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1、人工智能填报志愿靠谱吗?

随着各地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填报志愿也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住河南的孟先生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填报志愿是花费精力最多的。我们频繁地听讲座,学习如何填报志愿。关键就是对各个学校的了解,熟悉各个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什么,孩子是否感兴趣。”孟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常见的所谓“高考志愿规划服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线下服务,一般是为考生或者家长提供一对一咨询,价格在一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另一种就是依托所谓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志愿填报软件,售价一般在数百元。

△AI志愿填报软件给出的志愿预测结果

记者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家提供一对一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商家,其官网显示,负责答疑的老师头衔繁多,分为金牌和资深等多个档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咨询费用根据导师的资质有所区分,“看你要选什么档。我们的导师分为金牌导师和资深导师线,线下一对一咨询,8800元的有,(便宜点)几千块钱的也有,价格越高导师资质会越好。”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些商家提供的数据大多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普通学生获取这些信息困难,是因为目前招生主要是招生办来进行。各个高校参与的程度、各个高校对自身招生的诉求、具体招生信息,在公开的信息平台上呈现不多,学生获取相对比较难。”

除了常见的一对一付费咨询,对于所谓的人工智能填报,储朝晖认为,此类软件得出的数据和结果只可参考,不可迷信,“AI主要是一个信息工具,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是需要AI的。这些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综合来看,不要把AI当成决定自己报考专业报考志愿的神器,只能把它当成一个参考的工具。”

2、警惕“五大骗局

教育部近日发布预警称,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公安部刑侦局也发布提示,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警惕针对高考考生的五大常见电信网络骗局,包括提前查分骗局、补助名额内部指标骗局、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补助金骗局和填报志愿指导骗局。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指出,类似的情况之所以屡屡发生,主要是利用了高考招生志愿录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秦春华表示:“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出现了很多新的专业和领域,甚至有新的术语和名词。这些内容和一般的民众距离比较远。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面对浩如烟海的大学招生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产生恐惧、迷茫、焦虑。很多骗子往往就是利用人们心理上的焦虑,甚至有意识地制造这样的焦虑,让人一步一步陷入陷阱里面。”

3、志愿信息从哪看?大学专业如何选?

秦春华表示,近年来,各个高校、社会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公益人士,都在帮助学生填报志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类是各个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不仅是高校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学校也动员了教师和学生志愿参加到招生工作当中,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渠道。

第二类是媒体。做各种各样的招生咨询会,包括网上咨询会等。

第三类是一些志愿服务人士,和大量涌现出来的志愿填报机构。这些机构里面也有一些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的研究,为顾客、为考生提供专业服务,但是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有些人连大学都没有读过,他也去指导别人填报志愿。这样的机构的服务、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秦春华说。

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专业选择问题,秦春华表示,专业并没有冷门热门之分,即便当下热门的一个专业,几年以后情况也会有变化。“如果完全根据专业的热度来走,会始终处在摇摆的状态。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他所经历的职业的变化也是有周期的,所以我们应当用一个稳定、不变的专业期许,来应对外界的变化。”

6月22日至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将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也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

在这里,也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请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农业骗局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