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其实这是错误的。关于寒食节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的问题,在民间有不一样的说法,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和滚锁网知识介绍,寒食节的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有这样的故事,寒食节自古就有,唐朝时候就有寒食节,而且这个节日在唐朝很是盛行,百姓们都是隆重庆祝的,现今过寒食节风俗也有唐朝风俗文化的缩影,那么你知道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吗?想知道唐朝人是如何过寒食节的,就和达达搜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寒食节
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寒食节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寒食节
净肠
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一举两得。最后,还要说说春季养生中的精神调节问题。女子伤春,在寒食节期间出来散散心,赏春踏青,能够预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虽然不伤春,但在春季肝气过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时候,缅怀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对肝的调理是相当有好处的。经过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润,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缅怀故人,激励生人的节日。
唐朝人是如何过寒食节的
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其实这是错误的。在历史的进程中,寒食节逐渐消失,但是由于其所在日子是清明节前一两天,很多习俗被清明节融合,让不少人误以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白居易的节令诗歌当中,寒食节所占分量最重,“诗人一生创作了节令诗一百一十余首,寒食节占了27首”,足见寒食节在白居易心中的喜爱程度。
小编猜测,白居易之所以如此喜欢寒食节可能是出入两种原因:其一,寒食节已经是春暖花开,翠绿与芬芳总是会让人开心;其二,寒食节有较长的假期,白居易生活在唐代宗到唐武宗时期,在朝为官数十载,唐朝为了方便官员祭祀祖先,将寒食节和清明节一起放假,白居易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也正是那个时期开始,唐朝在寒食与清明节给官员一共放假七天,颇有唐代“黄金周”之感,“(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寒食节
或许正是因为假期较长,原本只是注重祭祀的寒食节假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其他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作为时代的见证者,白居易的寒食节诗歌中便记录了不少寒食节的风俗习惯,咱们读一读白居易的诗歌,便可以知道,唐朝人过寒食节原来有那么多风俗习惯。
寒食节起源于古人们对火的敬畏,认为火中其实有神明,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熄灭火,过了之后又重新钻木取火,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冷东西,古人们也正是在寒食节禁火,以表达对神明的敬重。我们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能看到“禁火”这一习俗。
寒食夜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无月”,清明时节常常下雨,这个时候月亮不会出现在天空;“无灯”,寒食节节禁火,不仅不能用火煮饭,连点灯照明也是不行的,一点火光都不能出现。
寒食节禁火,同时也要祭祀介子推,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慢慢地开始在寒食节祭祀亡故的亲人,唐朝廷之所以给官员们数日假期,一来为了表示自己是以孝治天下,二来是给官员祭祀的时间,白居易同样也会在寒食节外出去祭祀亡故的亲人。
寒食节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清明节又叫“秋千节”,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叫法,其实和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寒食节除了祭祀,人们也外出郊游,郊游时免不了荡一下秋千,久而久之秋千就成了寒食节娱乐项目之一,白居易在寒食节的诗歌中同样有提及。
病中多雨逢寒食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当然,唐朝人在寒食节的民俗习惯不止是前面提到了三种,白居易在诗歌中提到了蹴鞠、郊游、斗鸡等,“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鸡毬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以上是关于寒食节的唐代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全文内容,希望本文寒食节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节气民俗知识尽在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节气民俗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