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为刘邦当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在一次诸王集会上被刘邦下令缚住,自知命将不保,哀叹曰:“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的慨叹,可谓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早在秦朝,另一位和他同姓的名人韩非就曾说过:“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而早于韩非200多年的范蠡,也曾发出类似的慨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想闹个皇帝当当的人,一旦壮志得酬,便要将那些为他打天下拼死拼活流血卖命的人,彻底干净地处理掉。 在中国历史上,屠杀功臣的皇帝很有那么一些,而最为有名,干得最漂亮、杀得干净利索的人还要数刘邦与朱元璋两位阁下。在刘邦的黑名单上,第一个要干掉的,是韩信。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统兵百万,血战5年,击败项羽,史家称:“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信之功也。”韩信消灭项羽之后,被刘邦封为楚王,在异姓王中势力最大。刘邦一直把他当作最有可能谋反的人,早欲除之,但一直苦无机会。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听了虽然将信将疑,但觉得这正是一个干掉韩信的最好借口,于是便问计于左丞相陈平。陈平献计(皇帝老爷或大头目无论干啥坏事,总会有狗腿子献计,古今皆然),让刘邦假装到云梦一带打猎,通知诸位异姓王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集合,韩信肯定会前来谒见,然后如此这般。刘邦依计而行。结果,韩信一到陈县,便被刘邦下令逮捕。韩信那名垂千古的哀叹,便是在绳捆索绑下发出的。韩信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哪知后来刘邦竟心肠一软,把他释放,降为淮阴侯。逮捕韩信的理由是有人告他谋反,释放韩信的理由是口说无凭,查无实据。 韩信统兵作战是个天才,但玩政治与刘邦相比,只是小学生水平。他阁下被刘邦这么一捉一放,还以为刘邦忌恨自己的军事才能,而没有醒悟是皇帝要把他干掉。他被刘邦调到长安后,终日怏怏不乐,并且闹起了情绪,常常称病不朝。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借口自己有病,不愿参加平叛,并与陈豨暗通书信,要与其里应外合,共图天下。不料还未行动,便有人向刘邦的大老婆吕雉告密。哪知这个女人比她的老公还要心狠手辣,当即与萧何密谋,召韩信进宫,然后把他干掉。但又怕韩信不肯从命,萧何献计(当初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也是该家伙献的计也),诈称刘邦平叛得胜,陈豨已被干掉,令大臣与王侯入宫庆贺,然后将韩信拿下。萧何怕韩信不参加庆贺大会,竟亲自跑到韩府诱骗韩信(狗腿子为了效忠主子,啥事都干得出来也)。与敌军作战时神机妙算的韩信,结果栽在吕雉与萧何手里。他一进宫,吕雉便下令将他逮捕,连审都不审,随即把他带到长乐宫钟室秘密处决。其罪名是“谋反”,而谋反者,则要被夷三族,于是韩氏家族全被杀光。一代名将韩信,就这么被刘邦的大老婆糊里糊涂地干掉了。 对于韩信因谋反被杀一事,史家说法不一,史籍记载也有可疑之处,但不管怎么说,他即使是不谋反,早迟也要被刘邦下手干掉。刘邦平叛得胜,班师回朝后,听说韩信已被干掉,“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老板娘吕雉快刀切豆腐的的麻利作风令他龙心大悦,十分赞赏。所谓“且怜之”,不过是在作秀,为了表示他与食人的野兽还有一点区别而已。 收拾掉势力最大的韩信,其他异姓王就好办啦。没过多久,另一位开国功臣梁王彭越,又被刘邦夫妇联手干掉。 当初阳夏侯陈豨造反,刘邦御驾亲征时,彭越恰好生病,就派部将领兵前往。韩信恰好这时生病,彭越也早不生病,晚不生病,恰好这时生病,刘邦断定他是装的,气得大吼大叫,派人前往问罪,刘老板一发怒,彭越吓得冷汗直冒,当即要抱病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马上劝阻他,说是开始没去随御驾平叛,皇上问罪后再去,岂不是送死,眼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起兵反汉。彭越没有听从他这种冒险性很大的建议。不料一个仆人有罪,怕彭越把他杀掉,就逃到刘邦那里,检举彭越与扈辄谋反。这下又让刘邦逮住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派人捉拿彭越,把他囚禁起来。经过法官审讯,确认彭越谋反,古代皇帝控制的法庭,就像魔术师所用的道具,想变出啥玩艺就变出啥玩艺,刘邦想以谋反罪干掉姓彭的,他们就变出个“反行已具”,并要求依法论处,也就是将彭越凌迟处斩,并灭其三族。刘邦觉得彭越为自己当皇帝也算立下汗马功劳,这么干未免太恨,就免他一死,削去王号,贬为庶人,将其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川省雅安县),认为彭越再是英雄好汉,到了青衣那样的偏远之地,也就成了阴沟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 彭越被押解至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恰巧与从长安去洛阳的吕雉相遇。彭越以为天降救星,命不该绝,便在吕雉面前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无罪,并请求将他发配到家乡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吕雉满口答应,并且把他带到洛阳。彭越不知是吕雉设下的陷阱,喜出望外。到了洛阳,吕雉立即对刘邦说:“老公,像彭越这样的英雄人物,你把他发配到蜀地,岂不是放虎归山,自留后患。我看不如把他立即干掉,斩草除根,才是万全之计。”刘邦一听,觉得有理,便放手让老婆去办。吕雉随便找了个人,告发彭越第二次谋反,廷尉王恬是个对老板和老板娘的心理状态研究得十分透彻的狗腿子货色,很快上奏说彭越谋反证据确凿,罪当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当即照准。彭越谋反罪成立,在洛阳街头枭首示众。刘邦这下心不再软,下令把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分送诸王。这一招等于向诸王发出警告:谁要谋反,谁的下场就像彭越一样。彭越死后,梁大夫栾布要求把彭越的头颅带回安葬,刘邦竟下令将他在铁镬中煮死(烹死)。在暴君眼里,谁要是对被杀者表示一下同情,他就是“同党”,而同党当然也要被杀掉,并且要用处置谋反者同样残酷的手段杀掉。 韩信、彭越二王被诛,令其他异姓王大为震恐。彭越的肉酱送到准南王英布手中时,他正在打猎,刘邦这种残忍的干法,令他十分惊惧,预感到彭越的可怕结局,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他当即采取应急措施,暗中调集兵力,以防不测。不料他这种仅为防范的的军事布署,被僚属贲赫向刘邦检举,说他谋反。刘邦一面扣留贲赫,一面派人调查。英布见事不妙,为了自己不像韩信、彭越那样被刘邦干掉,只好起兵造反。英布的叛乱,很快被刘邦亲率大军镇压下去。英布兵败之后,被人诱骗至番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东北)杀死。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大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婿,但刘邦也以“谋反”罪,将他削夺封号,降为宣平侯。燕王卢绾率兵数千人逃往匈奴,得以善终。 至此,刘邦干上皇帝之初所封的异姓王,大都被消灭。 刘邦把开国功臣像猪狗一样,或宰或圈,仍不放心,在行将翘辫子之时,又宰掉一匹白马,与文武大臣搞了一次赌咒发誓的勾当,誓言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意思就是,老子死后,不是姓刘的当王,全国臣民共同起来打击他。哪知他挺尸不久,他的老板娘吕雉就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把姓刘的大王小王砍的砍杀的杀,然后把姓吕的男人胡乱封王封侯,险乎闹得江山改姓。而吕雉违背先帝遗训的干法,超一流马屁精陈平竟给予理论上的支持,说什么:“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史记·吕太后本纪》)那意思便是:以前姓刘的坐天下,让姓刘的当王,今天姓吕的当权,姓吕的当然也能当王,这有啥不可以的!”上次他献计干掉韩信,让刘邦大喜;这次又能让吕雉大喜。马屁精的绝活,就是不论是哪个乌龟王八旦掌权,该家伙都能叫他大喜。两千多年之后,有这一手绝活的人,仍旧比黄河里的鲤鱼还要多。受迫害的:
萧何,汉初丞相。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以“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危机。
韩信,历任齐王、楚王。由于被控谋反,被贬为淮阴侯后被杀。
陈豨,号阳夏侯。因受高祖怀疑,心中惊慌,起兵反叛后被杀。
彭越,被封为梁王。刘邦灭陈豨后,有人告彭越试图谋反,后被杀。
英布,被封为淮南王。高祖诛杀韩信,同年又杀彭越,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后起兵反叛,兵败被杀。
樊哙,号舞阳侯。因是吕后妹夫,也险些被诛。高祖死后,吕后释放了樊哙。
善终之人:
张良,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终的人。
曹参,封平阳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陈平,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文帝时,为丞相。
跟随刘邦的开国忠臣都是怎么死的?
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字重言,淮阴(时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王、上大将军。楚州区留有与胯下之辱相关的“胯下桥”遗址,并在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韩信被诛灭三族,也包括韩信自己。对于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这只是后人对韩信怀念所造的,不是真的】(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被杀之谜》)
萧何(前257年。6。15-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
张良的卒年,《史记》记为高后二年,《汉书》记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此处存疑。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大多都是被逼造反,然后被杀大多数是被杀死的张良被外放韩信
韩信调拨陈豨谋反,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
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终的人。
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病死。
等到高后去世,代王来到京城的时候,夏侯婴又以太仆的身份和东牟侯刘兴居一起入皇宫清理宫室,废去了少帝,用天子的法驾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和大臣们一起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夏侯婴仍然担任太仆。八年之后去世,谥号为文侯。他的儿子夷侯夏侯灶继承侯位,七年之后去世。儿子共侯夏侯赐继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后去世。他的儿子夏侯颇娶的是平阳公主,在他继承侯位十九年时,也就是元鼎二年(前115)这一年,因为和他父亲的御婢通奸,畏罪自杀,封国也被撤消。
不久,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攻打卢绾。这时高祖病重,有人诋毁樊哙是吕氏的党羽,皇上如哪天驾崩,樊哙就会举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高祖听到这话大怒,派陈平乘车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统帅军队,还要求在军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惧怕吕后,所以决定把樊哙押解长安让高祖亲自处决。陈平、樊哙到长安时,高祖已死,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个不干活不读书的无赖,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又经历了短期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战争,这使得人们心中没有忠君的观念,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这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刘邦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刘邦和父亲太公在一起住,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顺,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的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