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现在什么情况的知识点,达达搜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重要的知识点。
“今天,香港已经进入一个最好的时代。”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多名香港政界、学界人士和青年代表1日在聆听上述讲话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25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最符合国家与香港利益的制度,“今天,香港已经进入一个最好的时代。”他们同时表示,未来5年,香港发展和“一国两制”将面临重要的转折期,香港各界需要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一国两制”,为特区翻开由治及兴的新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的保驾护航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经济、法治和民生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尽管曾经历风雨,但无论是金融危机、疫情肆虐,还是激烈的社会动荡,香港都经受住考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制度既符合国家的利益,又符合香港市民的利益。
“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过去‘黑暴’曾给全港市民带来痛苦,大家都有切骨之痛。”1日,现场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香港终于能够重回法治和稳定的正轨。这也证明,“一国两制”最符合全香港750万市民的根本利益。
香港最大政团民建联1日表示,“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在过去25年,香港以祖国作为坚强后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回到稳定和发展的正轨,继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保持国际都会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这25年充分证明了实行“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民建联相信,“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及优越性经得起风浪考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国两制”都是对国家和香港最好的。
“香港社会有不少人非常关心‘2047’后香港的前途问题,此次中央已给出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一国两制’这样好的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这消除了香港社会的疑虑,为香港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谭耀宗说。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1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即使道路漫长,只要香港不动摇,与国家一道坚定走下去,必然会有美好成果,‘一国两制’将行稳致远,不会完结。”
谭耀宗认为,香港社会各界必须要主动维护“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确保其“不走样”“不变形”。在过去的工作中,一些人在对中央全面管治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理解上出现过偏差,甚至有人故意歪曲事实,只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而不承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这无疑是破坏“一国两制”的在港实施。香港在回归之时就已重新纳入国家的治理体系,只有将中央全面管治权以及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统一衔接,坚持行政主导的体制,“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香港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总结过去25年的经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核心要求是要高举“一国”的原则和树立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只有这样,那个由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建的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拥护,中央的权力才能得到尊重,香港才能顺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作用,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才能得到保障,香港的产业基础才能拓宽,香港的深层次矛盾才能得到破解。
这名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认为,未来五年是香港发展和“一国两制”的转折期,因此中央对特区政府未来的工作提出更迫切和具体的要求,特别期望特区政府能够提高治理水平,改进管治方式,在施政上要积极,进取和有为,要勇于创新和改革,要敢于克服来自既得利益的阻挠,从而让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利用好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推进香港的长远发展、更好地破解香港的问题、难题和维护和谐稳定。
谭耀宗表示,中央提出的四点希望不仅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责任,更是维护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的关键。世界正处于百年大变局之中,香港亦不能独善其身,如何面对风雨和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自身的能力。特区政府应该着眼于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改革创新,打破局限,为香港开创新的篇章。
对于特区的未来发展,香港经济学者、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香港要为发展寻找新出路,更加需要胸怀国家。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或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内地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火车头”。因此,香港应更紧紧地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从而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拥抱国家发展的红利,以助力香港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我相信,香港已经进入一个最好的时代。”梁海明说。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农业知道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