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达达搜了解到,关于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提起“杂交水稻”,大家准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那么,你知道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吗?袁隆平院士所说的两个梦是什么梦呢? 一起来看看达达搜小编给大家寻找到的答案吧~
一、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1.两系、三系并举,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2.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建具“高冠层、矮穗层、重心低、库大而匀、高度抗倒”的优良株型的杂交稻组合;针对西南一季稻区,选育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组合。
3.选育具有籼粳混合亲缘的亲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
4.借助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有利基因。
5.针对超级杂交稻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杂种优势是杂种一代在体型、生长潜力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对于培育品种的科学家来说,培育优良的杂种一代需要两个亲本品种差异越大越好。
二、三系杂交水稻和二系杂交区别?
1.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需要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相互配套。不育系的不育性受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共同控制,需与保持系杂交,才能获得不育系种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稻种子,供大田生产应用;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自交种子仍可作保持系和恢复系。
2.两系杂交水稻的生产只需不育系和恢复系。其不育系的育性受细胞核内隐性不育基因与种植环境的光长和温度共同调控,并随光、温条件变化产生从不育到可育的育性转换,其育性与细胞质无关。利用光温敏不育系随光温条件变化产生育性转换的特性,在适宜的光温时期,可自交繁殖种子,而三系不育系必须与保持系按一定行比相间种植,依靠保持系传粉异交结实生产不育系种子。两系杂交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机理与三系杂交稻一样,都是利用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杂交一代种子,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
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援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长江流域两系法杂交早籼稻选育研究获得突破,育成优质、高产、早中熟的两系早籼稻组合,为解决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早籼稻米质不好、产量不高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专案,袁隆平出任首席责任专家;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
袁老说,他有两个梦
这么多年,很多人都曾问过袁隆平: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如此执着辛苦。
袁隆平的回答都是惊人的相似。
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彼时,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表示,“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目前正逐步接近这个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
去年统计国外杂交稻有7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印度、越南等,但是发达国家也有很多稻田种上了杂交稻。
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当然,第二个梦不是我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杂交稻想要走出国门需要多方努力、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袁隆平当天就返回了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
因为他有自己的任务表单:今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实现。”
他的一生仿佛是为水稻而生的
1959年,大饥荒的降临使得袁隆平对饥饿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人们吃树皮、野菜。一碗粥甚至得分好几个人喝。而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那时候世界关于杂交水稻都只有理论,袁隆平只管撸起裤管一脚踏入稻田,开始做起了实验。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数千次杂交实验的不成功,袁隆平受到了质疑,甚至成了农科院“最出名的神经病”。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对外宣布杂交水稻的成果。1975年冬,国家开始迅速扩大试种。大量推广杂交水稻。而他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已经87岁的袁隆平,再一次震惊世界——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他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敲掉”了水稻中重金属镉!这是什么概念呢?一旦剔除了“镉”,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就得到了保障。“吃得饱”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吃得放心”同时他在盐碱地里开荒种大米。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种大米?“中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还没有种上庄稼,要把它利用起来。”袁隆平说。山东东营,夕阳下的盐碱地在那儿,你经常可以看见已是80多岁高龄的袁隆平挽着裤腿,他的一生仿佛是为稻米而生的。
袁老的梦,我们的梦
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
以上是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而成的?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