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达达搜了解到,关于日本核废水还能吃海鲜吗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自从日本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之后,很多人对于这一事件就充满了担忧,不少人都是非常喜欢吃海鲜的,但是一旦日本的核废水排入海洋之后,是不是海洋中的生物都会发生变异,那么海洋中的生物还能吃吗?会不会导致人体也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影响,下面就跟随达达搜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核废水还能吃海鲜吗,日本核废水海洋生物变异,日本核废水对人体的危害。
日本核废水还能吃海鲜吗
有日本学者指出,福岛周边的海洋不仅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废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
另外,很多人认为洋流走向,中国海域受的影响很小,但是专家表示,环太平洋是我国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最近五六年我国远洋渔获总量都维持在200万吨左右,几乎三分之二都是在环太平洋捕捞的。可见,整个太平洋的安全与我国渔业息息相关。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对人和生物有影响么?海产品还能吃么?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会对我们有影响的”。
海洋生物不仅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放射性物质,从而成为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在受到核物质污染的区域,生物通过洄游或漂流可以将污染物质带到非污染海区,而且可以经由食物链传递,在高营养级生物中富集和传递。
“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刘教授解释。
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间接地摄取了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证明,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4]。
早在2012年,德国的海洋研究机构GEOMAR(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就通过电脑计算得出,从排放之日起,只需要57天,日本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质就能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仅需3年,核废水的辐射将影响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沿海地区。
针对该研究结果,刘教授表示,该研究是基于海洋环流等因素来预测的放射性元素扩散速度。虽然海洋有自净化的能力,但是,如此大规模排放,肯定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全球还没有核污水排海先例?
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核事故。
不过,包括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三哩岛核事故,都选择了大气释放。有专家指出,此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福岛核事故这样会产生大量污水的核事故,因此也没有核事故处理后的污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另外,专家还表示,不存在由国际第三方机构对处理后核污水进行检验再排海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检验程序和标准。
核废水会引起物种变异吗?
早有案例。
自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后,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出核辐射污染对周边物种的影响:
· 2020年2月份发布的居民健康调查中,福岛县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18倍。
· 2018年2月东京电力公司抽检的结果发现,每1公斤的小鳍红娘鱼含358贝克勒尔的铯。(铯主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中,尤其是在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浓度较低。较大量的放射性铯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慢性损伤,并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 日本宫城县沿海村子更是出现9足章鱼。
核废水排入大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未知数。
海洋并不能在短时内把福岛近百万吨的核废水净化掉,加上鱼类的繁衍与洋流的影响,未来受到核废水污染范围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这些危害,日本政府真的不清楚吗?
相反,作为漩涡中心的他们,更清楚核废水对于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但他们还是决定召开会议发出声明。
毕竟这方法,省事、快捷,还省钱。
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日本政府如果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将构成典型的海洋环境污染行为,不仅有违于国际道义,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法责任。
相比索赔/承担责任,倒不如寻求更好的核废水处理方法吧!
以上是日本核废水还能吃海鲜吗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