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共同富裕就是个幌子?共同富裕就是等于变成了消灭富人吗?

旗帜鲜明反平均,实质上是打着反平均主义的旗号,反对共同富裕。

中国现在的危险是什么?是平均主义吗?

平均主义是一个陷阱吗?

平均主义的表现又是什么?

近日,许多所谓的“专家”都蹦出来提醒政府要防止平均主义。其声称,平均主义会毁了改革开放。

平均主义的表现是什么?

平均主义主要表现在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不论劳动成果的多少、好坏,也不论贡献大小,一律得到同样的收入、享受同样的待遇。

共同富裕就是个幌子

实话说,我从胡同南口出溜到胡同北口,又从胡同北口出溜到胡同南口,来回遛了8趟,我怎么就没发现什么平均主义呢?一家一家的铺子里,老板是老板,伙计是伙计,哪来的什么平均主义啊?

中国现在的危险是什么?

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相当严重。浙江省杭州市的园林豪宅——桃花源西锦于2011年9月6日正式开拍。市场价约 1.65 亿,起拍价 1.155 亿元,保证金为 1000 万元。房主及拍卖原因不详。

隔壁王奶奶感慨贫穷限制想象,并发问,浙江是共同富裕试点儿,会不会是老板捐出来拍卖的?我回老人家:捐房不走法院程序。

这套桃花源西锦园别墅法拍房名叫 " 杭松居 ",占地约 5.5 亩,院子内分多个园区,种植了 130 多种花卉和名贵树种。据说单是日本雪松,一棵就要 100 万元。园子还有大型锦鲤池,养了上百条锦鲤。

仅仅不计入产权面积的地下室就有600平方米 ,内部设施应有尽有。此次拍卖是否为合法所得我们不得而知,如果为贪污腐败所得,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对中国先富起来的有钱人来说,这不过是人家拍卖的一套房子而已,但背后折射出中国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愈演愈烈。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我们家庭收入的差距是从0起步的。40年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家庭的收入差距,首先是房地产行业的出现、金融化,再到互联网的金融化,最后是打着科技企业旗号的平台企业利用高杠杆“撬”高利率,结果就是中国迅速催生出一批富人。今天,中国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远远高于我们的邻居日本,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及欧洲国家。

尽管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已经提高,平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中国贫富分化仍愈演愈烈。

根据IMF发布的数据,与2009年对比,201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48%扩大到51%,基尼系数世界排名在107个列入对比的国家中,为第四高。

有专家认为,因中国特殊的国情,实际的基尼系数远高于51%。如招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在12541.44万(即1.2亿人)户客户中,资产50万元及以上客户数量为236.26万户,占总客户数的1.88%。但同时,资产50万元及以上客户的总资产占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0.98%。相当于不到2%的人拥有80%以上的社会财富。从该行历年年报,以及其他银行年报对比看,都差不多。

而据《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也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个最简单的区分:收入基尼系数一般只反映居民当期收入的差距,而财产基尼系数则反映居民财富积累的差距

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你跟我说要警惕平均主义,你大声惊呼警惕平均主义,你是几个意思?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骤然升温。港股和海外中概股以及A股罕见的集体大跌。据粗略估计,不到半年的时间,A股、H股加海外中概股的股票市值,蒸发了差不多二十万亿元(茅台、腾讯、阿里分别蒸发1.3万亿、近3万亿、近2万亿元)。

中国权益资产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原因有很多。比如全球货币、资本在政策与经济大周期下的潮汐律动和季节性回流,这是原本就已经出现的大趋势。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部的冲击,资本市场也有内在调整的要求。但是问题是,如果说A股H股的调整是趋势的裹挟,为什么在依然保持强劲上涨屡创历史新高的美国股市里,唯独中概股在惨烈的下跌?显然,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权益资产正在进行重大的风险再评估。

这个再评估的核心因子就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巨大的政策转向。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冲击,是国际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风险评估系统很难理解的。而且,这次政策冲击是连续式、组合式的,几乎隔几天就出个影响某个行业的大政策。外生政策变化在制造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当然让敏感的股市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如丧家之犬。

而房地产市场,则正在经历自诞生以来最凌厉的寒冬。供给侧的三条红线再加两条红线,集中供地,土地转让金归税口,取消学区房等;需求侧的房贷收紧、利率上调也是史无前例,很多银行几乎没了额度。房贷一旦收紧,需求失去基本支撑,量价齐跌几乎就是时间问题。当前中国政策层对房地产的治理,严厉程度已经超过古今中外,接近日本1990年对房产行业的“断贷”,之后房价泡沫破灭,日本进入几十年债务通缩。中国现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依然相对平稳,也算是一种强大的韧性(去年35万亿社融大脉冲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可以说,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出现如此高强度的政策变局,这可能是上一个百年目标完成,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过渡期的一种表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处,大变局的大变局,原来资本和企业家理解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类似2018年令人担心的论调又重新出现。当前,政策变局短中长期叠加,饱和式出击,大类资产需要来一次全面的重定价。

短期来看,严厉整治房地产和教培行业,这两个行业的民营企业举步维艰,挣扎在生存边缘。对房地产的整治可能是史上最严格的一次,主要是对其资产负债表和偿债能力的整顿,既是民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又是防风险攻坚战中的一部分。从三条红线,再到两条红线,基本上把房地产过去依靠债务来大肆扩张的模式完全切断,恒大的风雨飘摇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但是我们需要警惕房地产出现问题后产生的信用危机,因为当前中国的信用主要就承载于房地产和地方平台两架马车上。对教培行业的整顿,则是对最近几十年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一次反向调节和乱象整治,这个反应在股价上感觉更像是一个去资本化过程——资本的过度逐利异化了教育的本心。

中期来看,反数字平台垄断和整治地方融资平台。从蚂蚁金服上市夭折,到滴滴打车上市后被严厉问责,到《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些都是弥补过去数字产业发展中的制度供给不足。为了实现追赶和发挥后发优势,中国过去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态度是“先发展起来,等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总体改革思路中的一部分。互联网产业、数字平台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自由野蛮生长后,的确到了该规范发展的时候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近十年来一直没有放松过,但是过去鉴于经济下行压力,对地方政府融资很多时候还是没有下真手段,这也是中央地方博弈的一个结果,财权事权不对称下的一种让渡。最近一年由于中国经济在疫情后表现较好,尤其是出口和外循环支撑能力强劲,暂时还不需要地方基建和房地产这两大“稻草”,因此政策也就进入了收紧状态。最近流传的处于保密状态的15号文,直指城投融资乱象,也是针对地方债务的一记重拳。

长期来看,则是“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让社会浮想联翩,令市场惊慌失措。资本和企业家都在担心,改革开放初期承诺的市场化政策“一百年不动摇”,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处是不是有了变化。甚至有些自媒体解读为“杀富济贫”,三次分配是“强制分配”等,掀起了一些不好的思潮。资本市场是反应未来预期的市场,这些思潮的变化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剧烈的波动和持续的杀估值。大中华区的资产正在“共同富裕”的“相变”下经历一次巨大的价值重估。而阿尔法在杀贝塔的行情下当然也自身难保,因为这个价值重估是总量型的资本退潮。除非有合理的理论和政策解释,为共同富裕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积极意义上逻辑说明,为资本市场吃一颗定心丸,否则,震荡下行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这样看逆势对冲的国家队还能坚守多久。

然而很明显,资本市场错误地解读了“共同富裕”的涵义。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义,是政策层一直坚持的长期基调,只是近期作为重点重提,并非什么新的政策大转向。而且官方的文件说得很清楚,不是杀富济贫的强制性再分配,而是继续以发展为基调,用做大蛋糕的方式来分配蛋糕,并充分利用多层次的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基本完成之后,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消除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这在当初设计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图的时候都已经设计好的,这个国家战略是连贯的。因此这个大逻辑是自然演进而非人为意志驱使的。

第二,共同富裕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并非对立和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赋能、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一说起共同富裕,似乎就是打倒资本主义,反对资本市场。那些还停留在过去阶级斗争的思维。事实是,共同富裕为资本市场创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更加科学的财富结构,更加强劲的大众消费市场,因为共同富裕是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资本市场则可以更好的为缩减收入差距服务,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的机会。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人民大众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好平台。我们看到西方发达金融市场,股市为大众的财富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美国的共同基金、401k计划、养老基金等,都是普通大众的财富。随着美股的水涨船高,美国普通家庭的财富也在改善。中国和香港的资本市场,也都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为普通阶层的财富管理,为社保基金,提供核心、优质的权益资产标的。

第三,关于“三次分配”,资本市场也可以为各类慈善基金、公益基金、社会基金等提供保值增值的手段。有人将“三次分配”解读为杀富济贫,这显然是误读。“三次分配”在成熟现代社会里,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分配方式,是社会积极参与分配体系建设好福利社会,富裕阶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作为“三次分配”比较流行方式的各类非营利基金和信托,这些沉淀的资金不能简单地作为存款闲置在银行,要作为投资手段通过资本市场形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资本,才能真正体现三次分配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基金的保值增值。所以,一个好的“三次分配”体系也需要一个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

时代正在发生巨变,资本的文明属性也在进化。逐利的商业文明并不再是其唯一的精神内核。在全球共同问题和各类社会问题频发的大环境下,资本需要关注更大格局和更加终极的问题,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等非营利公益性目标,这些已经逐渐成为资本的共识。因为如果大环境恶化(生态与战乱),再多的财富都不过是纸面数字和烟云。当前ESG投资在资本市场上越来越流行,就可以看出资本的属性和内核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价值重估。而资本市场也应该认识到,只有走向共同富裕,解决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中国经济才可能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股市才可能有真正的牛市。

“共同富裕”的目标提出以来,既有看到希望的欢呼声,也有充满怀疑的不屑声,还有被动了蛋糕的埋怨声。我刚看到“共同富裕”的时候,也是感到有点惊世骇俗,毕竟我自己能想象到的,也只是“兼顾公平”。

更想不到的是,舆论发酵还没多久,一种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声音,竟然流传开来。我看了下,原来带有很强的误导性,所以这种原本只属于被动了蛋糕的少数人的埋怨声音,也能煽动起一些群体的情绪。

这些误导性的言论主要有两种:一种说富人是打不倒的,不可能通过“消灭富人”来让穷人变成富人。另一种说“共同富裕”就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后果只能是“共同贫穷”。

第一种误导:偷换“富人”的概念

消灭富人来让穷人变成富人,这话光是念起来都绕口,更别说想搞清楚它的逻辑。究竟谁才是富人?被消灭的,还是后来变成的?

客观来说,以中产为基准,中产再分为头部、腰部、尾部,尾部中产以下是穷人,头部中产再往上的,才算是富人。如果非要说消灭的话,对象也只有富人里面那一小撮的“为富不仁”。何况,事实上也不是消灭,只是动刀子削去一些“不仁”的成分而已。

偷换概念的人很有技巧,把“富人”的范围大大拓宽,不但刻意跳过对“不仁”的定向动刀,还把中产群体也拉进来了。

要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中产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以为自己已经是富人之列;合理避了万把几千的税,就自我感觉最近抓高收入偷税漏税针对的是自己。也正因为这种心理,才会有今天的教育内卷(教育内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很多中产家庭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出得起钱,能把自己孩子怼上富人的起跑线)。

煽动情绪的人太了解这一点,所以轻易就能煽动起大范围的情绪。有了一大堆不明真相的打手,这种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埋怨声,就能造起声势,说不准就能逼官方让步,保住自己那块带血的蛋糕。

但说起来也是讽刺,如果这种误导性的言论能引起广泛焦虑,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被调节的对象,都认为自己是富人。那可好,我们岂不是已经“共同富裕”了?

第二种误导:绝对的平均主义

这种言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后果只能是“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是央财第十次会议提出来的,通稿原文对“共同富裕”的第一个补充定义就是“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这种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平均主义的言论,就是明目张胆的歪曲官方文件。

这种言论还很喜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我国,说是“共同贫穷”;一个是现代的北欧,说是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我很难想象这两个例子还能摆在一起讲。一个是因为缩小贫富差距而贫穷,一个是因为缩小贫富差距而富裕,摆在一起是要论证出什么奇葩观点呢?

在北欧的穷人,收入水平都高于我国的一般中产。那究竟他们是“共同富裕”,还是“共同贫穷”呢?

说起北欧,这里面又有一个容易被偷换的概念,轻易就能把吃瓜群众忽悠得团团转。

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北欧贫富差距小,指的是他们的收入差距小。而因为收入差距小,还没什么生活压力,他们普遍都不注重资产的积累。结果小部分注意积累资产的人,资产的相对膨胀速度就特别快。如果以资产论贫富分化的话,北欧甚至比我国还要严重。

举个栗子,小A小C两人在同一家公司,干同样的工作,收入也一样,年薪都是50万。小A快意生活,每年年光;小C节衣缩食,还注重理财。5年后,小A的资产只有手上的几万块现金,而小C已经拥有300万的金融资产。——小A能埋怨公司分配不均吗?能说明这是一家两极分化的公司吗?

话说回来,其实无论二次分配,还是三次分配,调节的也都是当期的收入,而不是往期的资产。要实现的“共同富裕”目标,瞄准的也是收入,而不是资产。如果要为“败家”的人买单,那才是对更多人的不公平。

歪曲“共同富裕”没任何好处,聪明人应该多想想其中的价值

把“共同”理解为“均等”,把“富裕”理解为“骑在别人头上的土豪”。不知情者容易有这种误解,知情者为博取流量也乐于煽风点火、故意歪曲。

上面两种只是典型代表,对“共同富裕”的误读还不止于此。但都是靠偷换概念、混淆时空的手段煽动情绪,不但站不住脚,还自相矛盾。

跟着起哄一下,或许感觉宣泄了一些生活压力,得了一时之快。但只要一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啥也没得到。制造这些言论的写手还能赚点流量和广告费,起哄的人不但啥也没得到,更悲哀的是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

从“先富”到“共富”,如果结合历史讲,也是开始执行40多年前伟大战略的第二步,而不是什么新东西。或者说白了就是“右”得太过了,负面问题已经很明显了,需要往左回拨。那些直接说成是极左,列举极左的弊端的,只是过度解读罢了。

个人认为,与其整天想着宣泄情绪,与趋势为敌,不如把时间花在能产生价值的方向上。“共同富裕”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甚至会引领投资逻辑的一场大转变。正确理解它,尽早与趋势为伍,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