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生活在喧闹繁华的现代社会的孤独的人群。”对于因城市化发展而被征地进入城市生活的千万农民,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如此形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问题》的提案,指出这些一直以土地为生的“城市新市民”,往往容易陷入难以融入城市文化、手持征地款却无处安放的困境。她建议,向生活在城镇的失地农民提供理财知识与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管好钱袋子”,从而走上可持续生计之路,并通过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失地农民融入、接受和适应城市文化。
作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近年来出版了多本书写农民生活的作品,这次的提案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其写作期间的见闻。“我在基层遇到一批中年才开启创作生涯的新作家,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其实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草根作家’,因为年轻时有文学梦,如今失去了土地来到城镇无事可做,便重拾了儿时的梦想。”
这个现象让范小青十分感兴趣,但当她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后发现,能够成为“草根作家”的失地农民是极少数,更大一部分则成为了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边缘人”。
她发现,失地农民大部分居住在政府建造的安置房,大多集中在镇区。“除了种田无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们,面对巨额的征地款,往往会因缺乏计划和规划,出现手足无措,甚至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
范小青称,较为年轻的失地农民,可能在居住地附近的乡镇工厂企业工作,然而年长的群体却无处谋生。他们有的会选择开店,但常常因为没有经商的经验,多半好景不长。
有的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自己的钱都是子女的,给子女造房子、办婚礼、养孙子,总之子女有求必应,很快就把征地款花完。有的甚至沉迷赌博,从而导致生活无以为继。
此外,因为不再像过去住在一个村子里,农民之间相互串门、往来频繁,城市里高楼邻居间甚少走动,这些农地农民的业余生活很贫瘠,精神难有慰藉。
对此,范小青建议,政府应该从政策、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关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她表示,目前除征地补偿款以外,城市对于农民的生活保障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首先应对失地农民的工作、社保、医疗、福利、养老、补偿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开拓思路,加大落实力度。
其次,是帮助和教育失地农民学习理财知识和职业技能,让失地农民“管好钱袋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社区与家庭组织,开展培训理财知识的学习,为失地农民补上这一课;对年纪尚可的农民,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再就业的可能,让他们走上可持续生计之路。”范小青说。
此外,范小青还建议,政府一方面应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项目继续娱乐和教育失地农民;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社区应该尽可能地组织各种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积极鼓励失地农民融入城市文化,接受和逐渐适应城市文化。
“从经济和文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让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这是城市化的根本利益所在。”范小青说。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