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宿州: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宿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下辖县全部是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脱贫?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市交通运输局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总目标,聚焦脱贫攻坚,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优化路网结构,着力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决心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宿州: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四个配套实施方案,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制定了《宿州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责任分解、目标任务、计划安排、建设标准、质量监管、资金筹措、督查调度、考核奖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十三五”以来,省厅下达我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规模5807公里,计划总投资35亿元。在实施中,聚焦脱贫攻坚,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立足于早、致力于快、着眼于好,实现“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提前完成了省厅下达建设目标任务。同时按照市政府2019年脱贫摘帽要求,各县区已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8000余公里。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严格目标落实。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压实压细工作任务,严格规范管理,坚持做到“三个不准、五个规范”;严格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规划、建设与质监三级部门联动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投入400万元资金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建设进度、推进情况、质量管控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相统一。

资金是加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对接省、市各级部门,多方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各县区政府也积极整合项目,将一事一议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与上级补助资金有效结合使用,并主动对接金融部门,落实办理金融贷款,确保了建设资金足额投入到位。

建立农村公路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实现考核常态化。市交通运输局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制度,根据督查结果,对各县区综合评定排序,在每月的市政府工作任务调度会上公开点评。各县区也在比学赶超中争抓进度,推进了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顺利实施。

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各县区人民政府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实施方案及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构建起“县级路长统筹指挥、乡级路长常态监督、村级路长落实推进”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落实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管养责任。

农村公路发展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宿州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被评为AAAA级,1129个行政村有1124个通班车,通车率99.6%。2017年,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申报成功,2018年,灵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正在申报。

实践证明,“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目前,全市35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便捷的交通成为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路通了,乡村环境好了,生活方便了,我市涌现出埇桥区沈圩村、砀山回民许庄、萧县沈峪村、泗县阳光新区、灵璧王沈村等一大批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同时,农村客运、农村物流、农村电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自然村为末梢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着力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责任化、网络化、市场化、标准化农村公路管护新机制,为振兴乡村发展当好交通先行者。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