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仍贵大米产区的稻农在收割水稻
九成村民靠养牛走上了致富路
志愿服务花农助农稳增收
日前,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北民合嘎查玫瑰园内,3.5万株玫瑰花苞待放,沐浴着晨光努力生长,花园主人马香兰一边采摘花枝一边处理着枝条上的剪口。“订单栽植的玫瑰花随时采随时送,一年分三批采摘,年收入预计能达到40多万元。”尽管是第一年栽植,但因早早就与收购商签好了订单,马香兰对今年玫瑰花的收成充满信心。
“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村有80户农民经营大棚,占到全村户数的25%,大棚经济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0%以上。有5户贫困户也发展大棚经济,户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北民合嘎查书记王孝财站在玫瑰园外,指着眼前即将建起的大棚说,一亩大棚收入要比种植大田高上两到三倍,大棚种植户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3500元增加到去年底的5000元,打造“棚菜产业”村是眼下全体村民共同的发展目标。
同样是发展产业,该镇乌兰格日勒嘎查村民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十户九牛”成为该嘎查真实写照。全村400户农户中有360户靠牛产业增加收入,养殖100头以上的农户有7户,养殖50头牛以上的农户有67户。
“养牛来钱快,1.5亩青贮玉米就可以养活1头牛,以‘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的发展速度计算,那收入可不是增加‘一星儿半点儿’。”村民陈克江对此深有感触,自从养上了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里不但添置了2辆轿车、1台货运卡车,他本人还当起了“牛”经纪人,年收入从几万元一下子增长到40多万元。
一户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随后也选择了养殖肉牛,乌兰格日勒嘎查全村养牛头数从最初的不到2000头发展到如今的5000多头,人均收入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3年内从4000元涨到8000多元。
同样的喜事也发生在该镇的巴达仍贵嘎查,巴达仍贵嘎查是“巴达仍贵大米”的核心产区,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 在同一地域生产的水稻中,只要有“巴达仍贵”标识,就能比其它地方水稻每公斤多卖0.2元。
自产的稻米有了身份,带来的效益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全嘎查1500余万公斤的水稻,增收了300余万元。同时,“巴达仍贵大米”远销北京、上海、西安、广东等地,步入饮食消费高质量产品行列,其系列产品还获得了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
在归流河镇,全镇22个嘎查,有7个水稻产业村、6个肉牛养殖村、3个大棚经济村,“一村一品”产业村占到73%。该镇的“一村一品”由水稻栽植打开局面,在海量的市场信息中,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让百姓通过“一村一品”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实现增收致富梦。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