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方城县清河镇:用“德孝文化”涵养文明之根

治国平天下,应由孝亲始;人无德不立,村无孝不兴。

弯下身子,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把路上掉的垃圾认真的丢进垃圾箱内,顿时,这种行为让人肃然起敬。4月3日,在河南省方城县清河镇草场坡村,今年77岁的村民高长山正在村中的主干道上捡着垃圾,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坚持义务清扫村内的垃圾成了常态。

“人心散、环境差。”现任村支书牛建恒说起以前的草场坡村很是尴尬。在两年前,草场坡村还是全镇有名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村里不但集体经济薄弱,文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有时一年到头连个像样的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都开不起来。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河南省德孝文化示范村”,路通了、路灯装上了,环境变好了,干部干劲十足,群众心齐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在草场坡村委会大门口的德孝文化荣誉榜上,该村67岁的王广录和侄女张怀琴两人是村民点赞最多的对象。王广录和张怀琴两家因修桥集资问题发生了矛盾,闹得不可调和,两家虽然相距短短的150米,可20多年来从不来往,亲人变成了“仇人”。经过德孝文化的洗礼,两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都产生了和解的愿望,村干部看准时机,为两人举行了一场和解仪式,埋藏在心底20年的恩怨冰释前嫌,两家和好如初。

草场坡村村貌民风变化是清河镇德孝文化的一个缩影。该镇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以“班子在带,队伍在管,党员在教育,群众在教化”为主题,提出新时代的德孝文化理念,把“德”字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着力点,把“孝”字作为家风民风建设的着力点,强调以德政润民心、以孝行化民风,赋予德孝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推行德孝文化,清河镇司龙庄村走在了前头,也更早地享受到了成果。在司龙庄村史馆内,“‘德孝’墙”引人注目。左边的“德政千秋”篇刻着历任村干部为群众所办实事和村民的德行善举,右边“孝行天下”篇镌刻着村里历届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的名字。

司龙庄村69岁的“上访户”刘书庆,一访就是十年。2018年德孝文化下村庄,刘书庆突然不上访了,还主动加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放下了思想包袱,成了村里德孝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成了先进典型。刘书庆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德孝文化,使他懂得了感恩,现在村干部为群众办事,我不能再给他们添堵。

司龙庄村支部书记陈恒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民事调解50多起,2018年,经过一年德孝文化活动的开展,2019年民事调解仅为5起,下降了90%。

“过去表彰的都是企业老板,道德模范却很少。”清河镇霍口村村民王恩朝说。去年9月,该镇在“贺华诞、庆丰收”新时代先模人物表彰大会上,王恩朝和100多位贤能模范人物一起得到了表彰,以身边的平凡人、平凡事为榜样,扩大道德感染力。王恩朝说,这次“不同寻常”的表彰,让他看到了社会风气的积极变化,多倡导传统道德中的人性美,让有德之人与有能之人一样光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清河镇创新打造德孝文化综合体,创建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黑榜”评议平台,成立561个“同心联结”小组,成立了60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2000多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文明十二家”为创建目标,开展“‘德孝’文化进机关,创建德政单位;‘德孝’文化进农村,创建幸福村庄;‘德孝’文化进学校,创建爱心校园;‘德孝’文化进企业,创建诚信企业;‘德孝’文化进家庭,创建文明家庭”。建立400平方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分为“党建引领”“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先模人物”“出彩清河”等5大部分22个板块,采用图文展板、模型陈列、多媒体演示等方式,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和党建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家教,激励后人。2019年8月,清河镇被授予“河南省德孝文化示范镇”荣誉称号,是全省首个获得此项荣誉的乡镇。

“德孝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关键。”清河镇党委书记郭毅说:“以德孝文化唤醒每个人崇德向善的道义自觉,为德孝文化赋予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开启了全民崇德向善之门,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在清河镇,“德孝”已然成为风气,在清河镇,处处有善行和感动。在这里,“德孝”文化营造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在这里,“德孝”文化催生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