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陕西靖边刘阳村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变成金山银山的“世外桃源”

在陕西靖边最南部有一个村叫刘阳村,这里除了连绵不绝一眼看不到的黄土山峦,就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峡湾。2015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到来,地处白于山区腹地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的刘阳村被纳入省级贫困村,原本贫穷落后的穷山沟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让这里变成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的“世外桃源”。

转变群众观念  理清发展思路

4月的白于山区,万山吐翠。记者来到距县城115公里外的刘阳村,这里有林地40000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8%,远远超出全县的平均水平,被称为是靖边的“后花园”,然而生活在“森林大氧吧”的山里人多少年却从来没沾上绿水青山的“光”。

如何才能让刘阳村顺利脱贫?2016年,作为帮扶单位的靖边文广局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与当地政府群策群力为刘阳村共谋发展之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五里湾地区有效积温高、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具有发展核桃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他们共同提出了“梯田川台种粮食、山坡沟洼种林草、近抓种养业、远抓林果业”的发展模式,突出“生态固本”这一着力点,重点发展山区林果业,让漫山遍野的林地变成能致富的“摇钱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其实,早在2008刘阳村农户就已种植核桃基地1300亩,但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全村有1680人,常年在家的仅有350人,占总人口的21%,外出的不便于管理,在家的劳力普遍都在55岁以上,他们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导致核桃地荒草丛生、效益低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扶工作队认为要想为刘阳村闯出一条致富路,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整合盘活全村的核桃地,坚持走互助合作发展的路子,鼓励村民以现有资源入股分红,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成股民,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效益。

思路决定行动。利用半年多的时间,工作队不怕吃“闭门羹”,也不怕群众地强烈反对,他们挨家逐户征求意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了统一思想,先后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40多次,通过一次次地“争吵红脸”,终于统一了群众的意见,大多数群众愿意将自己承包种植的核桃地与村委集体进行合作。

陕西靖边刘阳村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变成金山银山的“世外桃源”

夯实产业基础  铺平致富之路

“一个在那山上吆,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话话招招手”这是陕北刘阳村的真实写照。在扶贫前,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喝的水是沟里的雨雪水,取一趟水要上一道坡下一道梁来回一个小时,走的路是盘山的羊肠小道,村民隔山喊话也是常事。

要想富,先修路。从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与交运部门协调争取资金1320万元,修通南崾硷到刘兴庄的水泥路,这条长13.7公里、宽4.5米的道路让两个村小组不再是“孤岛”,也为村民铺平了通向幸福和希望的致富之路。

其实不仅是路,关系农业命脉的水、电、土地等最基础的设施都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拦路虎”,扶贫工作队从长远出发,为刘阳村置办一些带不走的“硬家当”。

在白于山区,世世代代的“饮水之殇”已成了刘阳村人民无法改变的宿命,他们喝着山沟里飘着杂草粪便的雨雪水已习以为常。2016年帮扶单位新建高抽水站3处,建成5个集中供水点,新修水窖58个,彻底解决了刘阳村人畜饮水难问题,让汩汩清水流入千家万户,也流入百姓心坎里。

电力是农业的命脉。扶贫前,刘阳村用的是照明都带不起的“弱力电”,其它的小型农具更不用提,农业用电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线路严重老化,电力明显不足,帮扶单位先后架设农田线路高压30公里、低压20公里,安装变压器5台,点亮了万家灯火,也让农田用上“足力电”。

与此同时,帮扶单位还为刘阳村发展了宽幅梯田500亩,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力,让刘阳村把赖以生存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手中。

陕西靖边刘阳村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变成金山银山的“世外桃源”

加强互助合作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脱贫攻坚的持续保障。为了让刘阳村真正的拥有“造血”脱贫的能力,帮扶队确定了产业脱贫的根本思路,大力优化传统核桃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2017年12月5日,刘阳村在扶贫工作队充分调研论证和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以现有的核桃树地1300亩入股,按数量、亩数、生长年份参与分红。

在村集体经济起步阶段,2018年县农业局给刘阳村安排了3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笔雪中送炭的原始资金为刘阳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起了奠基作用。

如何合理使用这笔资金?刘阳村在“四支队伍”的指导下,围绕核桃产业,修建厂房、晾晒场、蓄水池,购置核桃去皮机、清洗机、烘干机、拖拉机、微耕机、施耕机、除草机、管理机和犁等“全套装备”,精心“武装”核桃产业。

在产业培育上,刘阳村采取“党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管理经营,并在1300亩核桃树基础上,新种植了260亩核桃树地。2018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全部核桃地统一旋耕疏松土地,并聘请黄龙县渭北核桃服务中心技术员4名,历时半个月,对全部核桃树修剪一遍,并彻底解决核桃地灌溉问题。在管理上,刘阳村通过“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模式,科学经营管理刘阳村集体经济核桃产业。

在村集体的精心管理下,2019年村集体经济核桃产业效益达10万元以上,村民可人均分红1565元,其中贫困户除了正常入股分红外,还能分红40%的村集体收入,这样一来贫困户有了脱贫的双保障。截止目前,刘阳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5户,129人,除了5户10人兜底外,剩下的2户7人也将顺利脱贫。

大河有水小河宽。刘阳村发展村集体经不仅为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引导带动了其它村民发家致富,刘阳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5985元直接增长到2019年的11697元。

“种了七八年核桃,如今终于尝到甜头了,多亏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精心指导,我这核桃按市场价一公斤干核桃40元算,今年赚个两万不成问题,抵得上种二十亩玉米了,我以后就把这1000多株核桃管理好,老了也不用愁没吃没穿了。”看着这一园子的核桃,訾克堂眼中充满了喜悦之色。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2019年县产业办和帮扶单位文旅局围绕核桃产业共注入资金22万元建成了刘阳村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延长核桃产业链,走立体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目前建成养鸡圈舍188平米,围栏面积5.2亩,投放土鸡、野鸡1000余只,林下养殖取得的效益也将按照核桃产业的分红机制进行分红。

在物质扶贫的同时,作为帮扶单位的靖边文广局也不忘精神扶贫和情感扶贫,累计投资20万元建地面波基站一处,配套广电设施,解决五里湾群众看电视问题,还送文化下乡,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送到基层一线,让群众从内心感受到扶贫工作队的浓浓暖意,更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采访回城的路上,刘阳村第一书记代晓岗指着漫山的核桃林意味深长地说:“我觉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关键,如果能把这片山全部变成值钱的经济林,农民就不愁没有好日子。其次就是要走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集体的优越性,从而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