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则上讲,被经过免疫的健康狗咬伤不会传播狂犬病,不需要担心。
那什么情况才需要担心?
在医学上,有可能接触到狂犬病病毒造成感染的情况被称为“狂犬病暴露”。

按照我国2016年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定义,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是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被咬后大狂犬疫苗这属于“暴露后预防”。
是不是需要进行暴露后预防,主要是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来决定。
按照上述指南,暴露可以分为Ⅲ级,应该遵循以下指导进行不同的处置:

显而易见,判断有没有暴露,即有没有感染风险的关键在于皮肤屏障是不是完整,有没有伤口。
比如,同样是被狗舔舐,皮肤如果完整,就是Ⅰ级暴露,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
相反,如果被舔部位的皮肤恰好有伤口,暴露等级一下就跃升到Ⅲ级,不仅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处理伤口,还要尽早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然后再注射狂犬疫苗。

但是,有时候,暴露等级并不容易判断。
比如,“被狗咬了,没有流血,也没有破皮”,直观上,似乎介于Ⅰ级和Ⅱ级暴露之间。
但是,仅凭没有出血,和肉眼观察有没有“破皮”却难以判定皮肤屏障到底有没有破坏。
此时,如何是好呢?
一个简单办法是用医用酒精(75%左右)涂在被狗咬部位的皮肤上,看被咬的人会不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没有疼痛感觉,说明皮肤没有破损,属于Ⅰ级暴露,不需要特别处理;
如果感觉到疼痛,则说明皮肤已经破损,属于Ⅱ级暴露,则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局部皮肤(肥皂水和清水交替清洗15分钟,然后涂抹稀碘伏),并尽早注射狂犬疫苗。
当然,由于国内狗的免疫率很低,习惯上,一般不考虑是不是健康狗,一律认为至少是“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然后遵照以上规范来判断和处理。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