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原体为钩介幼虫(Glochidium sp.)。蚌的受精卵在母蚌外鳃腔中发育成钩介幼虫后脱离母体漂浮于水中,与鱼体接触后;寄生于鱼体上。幼虫靠接收鱼体营养举行失常,发育成幼蚌。
[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粘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鱼体受到刺激而引起构造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内里,形成胞囊。
[风行及风险]该病重要风行于春末夏初,此时恰是钩介幼虫脱离母体悬浮于水中的时辰,黄颡鱼是钩介幼虫最为抱负的宿主。少量幼虫对较年夜的成鱼一般影响不年夜,但对鱼苗及夏花鱼种则影响较年夜。钩介幼虫寄生到黄颡鱼鱼种的鳃、口腔等部位后,使鱼种掉去摄食能力而饿死,或因故障呼吸导致鱼梗塞而死。
[诊断]①按照病鱼症状可作出开端诊断。②将鱼体上的胞囊取下,在剖解镜下不雅察钩介幼虫虫体,据此举行确诊。
[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或用60~80毫克/升的茶饼杀灭水池内的蚌类。②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不克不及混养蚌,进水应用网过滤,以避免钩介幼虫随水入池。③在发病初期,将病鱼转移至没有蚌及钩介幼虫的池中,可节制病情成长并慢慢好转。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农业养殖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