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迎双季稻亩产3000斤测产】于2020年11月02日,据达达搜了解到,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据悉袁隆平团队迎双季稻亩产3000斤测产!具体怎么回事?附详情!
-
袁隆平团队迎双季稻亩产3000斤测产
今天,在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今年7月,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1238.12斤,今天将对晚稻进行测产。那么,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目标能实现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
双季稻产量突破历程
- 2016年
2016年11月19日中午,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说,广东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极易有病虫害,要实现增产并不容易,尤其今年梅州地区晚造天气灾害明显,台风“海马”带来的风雨影响很严重。该项目华南双季稻两季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三季,是重大突破。
袁隆平在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超级稻的第五代技术,此次项目成功,代表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而且本次不仅产量有突破,这个品种的大米质量可以与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这次验收的项目是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
华南双季稻3000斤技术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广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陆国煌说,该项目采取“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好气灌溉,全程机械化,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1]
- 2019年
2019年1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主持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湖南双季稻周年绿色优质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有了新进展:项目技术体系集成的生物和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不仅能大幅降低化学农药用量,还通过结合水稻优质丰产、全程机械化等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安全、优质、丰产和高效的全程绿色生产。双季稻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团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建立了万亩超级稻工程化示范区。其中,双季超级稻模式示范面积2500亩,早稻种植的是高产品种株两优819和株两优173;晚稻则选用了高产国标二级优质稻品种Y两优911。
据悉,在2019年7月和11月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早、晚稻现场测产验收中,早稻均亩产591.7公斤,晚稻均亩产773.3公斤,两季稻合计均亩产1365公斤,创造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
以上是【袁隆平团队迎双季稻亩产3000斤测产】的详细全文内容,对于袁隆平团队迎双季稻亩产3000斤测产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