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 两国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向和共同利益

20年来,中俄关系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指引下平稳快速发展。两国关系不仅对各自的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着决定性影响。“条约”签订的背景和所规定的原则,都体现了中俄两国摒弃和超越冷战思维,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担当和责任。

  • “条约”签署的背景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继承国,中苏关系过渡为中俄关系。中俄关系面临一个内外全新的局面。因为,俄罗斯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化,当时对中国来说存在一些疑虑,俄罗斯如果选择了西方,那么中俄关系就很难取得进展。尽管这样,中俄关系仍具有历史继承性。上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国的新外交理念,使中俄关系建交伊始就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两国力排众议,克服困难,双边关系连上三个台阶:从“互视为友好国家”(1992年)上升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4年),然后又升级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两国通过调整外交政策,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国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向和共同利益,同时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

  • “条约”规定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相处之道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中俄长期发展睦邻友好与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条约为两国未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坚定意志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非意识形态化”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条约共有25条,有效期为20年,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战略合作,等等。2002年2月,条约正式生效。

第一,“条约”规定了两国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关系发展原则。

缔约双方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缔约双方在其相互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相互采取经济及其他施压手段,彼此间的分歧将只能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以和平方式解决。

作为政治和安全大国,同时也作为最大的邻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也是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二,中俄友好不针对第三国、永不结盟、不对抗。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固然有共同面对外部环境的考虑,更是总结冷战时期大国关系教训的结果。“不结盟、不对抗”,一是因为世界是多极化的,坚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是当前大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相互依存加深,大国的利益遍布世界,相互交织,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因为核威慑的制约是大国走向合作的强化剂。“不针对第三方和不意识形态化”,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利益与现实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一致,这是新型中俄关系的重要原则,指出了中俄关系的开放和包容。

第三,“条约”规定了中俄合作方向以及各种机制的保障。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缔约双方重视发展两国中央(联邦)立法和执行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俄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是双边关系加深的长久内生动力。两国经贸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将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第四,中俄是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并大力促进恪守有关保障维护战略稳定的基本协议。

第五,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条约”指出,缔约双方决心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国界。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环境稳定。

20年弹指一挥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条约”所规定的原则并未过时,其内涵完全具有现实方面的重大意义,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冠疫情期间,中俄关系经受住考验,未来中俄还将继续携手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两国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为其注入中俄关系新时代的内涵,展现中俄合作的新高度、新理念、新成就。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