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达达搜了解到,关于两位著名历史学者相继辞世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5月,本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们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噩耗。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双星陨落,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沉痛悼念。2021年5月28日,历史学界两名泰斗何兆武、章开沅相继离世,深切缅怀。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湖南岳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历任北京图书馆编目员,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现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何兆武:学术的生命力在于自由
学生的素质当然也重要,联大学生水平的确不错,但更重要的还是学术的气氛。“江山代有人才出”,人才永远都有,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不会差太多,问题是给不给他以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以为,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开口都说一样的话,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当然,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会侵犯到别人,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个人的自由越大越好。
章开沅(1926.7.8-2021.5.28),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安徽芜湖。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1951年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1991年3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2015年任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荣誉校长。
章开沅: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培养学生要堂堂正正
导师变成“老板”,学生成为课题的廉价劳动力,变身“打工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竟然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说实话,我很难理解这种现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真挚、最高尚的关系。学生虚心向老师求教,老师殷切教育学生成才,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这种自我尊重,决不是因为有某种专长而自高自大,其确切含义是对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识,是一种高度的自觉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怀,表现为时时刻刻都把学生放在心上,否则他就不称职。学生应当尊敬老师,但老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带研究生时,经常让他们去我家里讨论,一般每周两次,至少是一次,其他院系有兴趣的研究生还可以旁听。此外,近代史研究所还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议,所内所有的教师和研究生都参加。会议内容往往是先由教师或研究生逐一报告自己近期的研究论文或研究设想,然后师生各尽所能,畅所欲言。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就要允许失误和失败,老师不要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影子,亦步亦趋,而是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在学术研究上,导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要趋同,没有禁区,学术资源要与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批判老师,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
老师不仅要在学生在校时关心他们,毕业后也不要放松教育,我把这种终身教育称之为“追踪教育”。学生毕业后,为师长者应该继续关心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关注着学生的路子走的是不是正确,及时给予指导。
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最可贵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相互问难、热烈讨论以及课余无拘无束的对话,从治学经验到人生真谛,处处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复合功能。老师堂堂正正地培养学生,一代又一代新人就在这样水乳交融的过程中成长。
就在6天前,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同日去世。双星陨落,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沉痛悼念。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逝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院士1922年8月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1956年6月入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
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今日,由他主持建成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早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他们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而作为后辈的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当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矢志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以上是两位著名历史学者相继辞世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