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 学佛人的禁忌

达达搜了解到,关于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佛教是非常严谨的,学佛之人必须遵循很多戒令和讲究,犯戒还会受到处罚和谴责,那么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皈依佛门后有什么禁忌?皈依佛门要受什么戒?下面大家就跟达达搜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

1、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

2、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

一、饮食方面的禁忌。

1、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

2、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二、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

1、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

2、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皈依佛门之后有什么约束?

你是不是常看见新闻说,某位名人皈依佛门了。看到这样的消息,完全不必吃惊。皈依佛门不是人们想象的剃度出家,皈依是宣告正式成为佛弟子,作为一个在家居士的身份修学佛法,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从走进寺院礼佛上香,或是看书读经、参加讲座,大家都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佛法,进而认同佛经中的文字、法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你是否确定将佛教作为自己真正的信仰,愿意将你所认同的佛法付诸于实践,真正地走上修行的菩提之路呢?

如果你愿意,皈依就是这条菩提之路的起点,是正式“注册”成为佛弟子的仪式。如果只是对佛学感兴趣,或仅仅相信佛法所说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人还不能生起恳切的皈依之心,说明他对佛法的信受还没有多大的力量,更谈何日后的知行合一。

皈依不是出家,因而不需要剃发,也不论性别年龄,不论是否已经结婚,都可以皈依。决定皈依后,可以到寺院的客堂提出求受皈依的请求,各寺院依据自身情况每年会举行数次皈依法会,由德高望重的法师作为皈依师来主持法会,授予三皈依。

皈依后,你就成为一名佛教的在家居士了,皈依师会为你起一个法名。法名,象征着学佛路上一个新的开始,寓意着一次新生,提醒我们人生更重要的一层意义。的确,皈依是人生的重要决定,可以说是一件大喜事,因而皈依法会结束时,很多居士都会感到法喜充满。大部分寺院,还会为皈依居士颁发“皈依证”。

大家都很关心,皈依之后会不会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不一样的约束?出家人的确要遵守很多的戒律,但具体持守到哪个程度,也要自己去发愿、去受戒。在家居士亦是如此,皈依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受戒,受何种程度的戒。例如,最普遍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即使暂时未受戒,皈依居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把学到的佛法、理念、方法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例如:慈悲,从慈悲弱小到慈悲身边所有的人;精进,从念佛精进到工作上精进负责。

皈依不是拜师仪式,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总体来讲,皈依对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额外的约束,大部分佛弟子也都是在家修行,但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从事正业,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做好一个佛弟子的本分。南无阿弥陀佛。

真正的修行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这两字,千万别走偏了

佛语有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而为人,修习佛法本就是一件莫大的幸事,而自己若还能在佛法中有所参悟得道,那更是人一生中莫大的福分。

过去佛陀留下的经书咒语中说道,不是所有人入了佛门就能参悟得道,修行的最终目的也从来不是成佛。因为念佛只是表象,其实修行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佛法中悟出人生真谛,印证佛心,所谓“心即是佛”,佛心具成,那么自己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与佛无异。

修行,说到底其实就是两个字,即修心。心柔,一切就难有辛酸苦涩,心净,则周围无一不是菩萨。

众生一念苦乐得失,执念欲望太重,便是导致我们诸事不顺,诸善难行的根源,若一念放下,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主宰自己,在修行中衍生出真正的人生智慧。

诚然,心灵的历练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最好的,它与世间万物的运转一样,是有法可依,有理可寻的。

就好比如说,若一个禅修者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努力修行,持之以恒,那么未来方可修得圆满,即可成就自己的菩提道心。

01、心安

古语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时有更替且短暂,唯独心灵上的安宁才是真正意义上永恒的福祉。

为人一生,不论修行也好,处世也罢,都应该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要知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内心嘈杂繁琐之人,注定一生沉浮不定,尤其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更是鲜有片刻安闲,多的是焦躁不安。

反观心安之人往往能在方寸中做到气定神闲,即使面对困境苦难,其生命之花也照样会绽放得精彩绝伦。

故而修心首先就是要修心安,要做到像佛陀一般“宠辱不惊,且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纵观天际云卷云舒。”

看淡生死,放下得失,才是世间真洒脱;内心安逸无暇,心无挂碍,方能佛缘现前,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生脱死,去苦得乐的无上境界。

02、心慈

佛语有言:“施慈悲之心于众生,同其乐,感其苦,心存善念,即成福源,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命亦安也。”

世人将慈悲仁爱之心施舍给众生,就是要与他们同乐,感受他们的痛苦,内心除恶扬善,那就是福慧功德的源泉,自己对众生能发本心施予帮助,他人安逸的同时,自己也能换来心安,命运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慈悲乃佛教的根本,佛陀以身作则,日日行善、时时行善,那么作为佛弟子,自当也要不断去行善,哪怕行为上没有利好他人,但也要对众生心存善念,不生为非作歹的想法,这是修行,修得便是心慈之道。

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会作恶,就是因为内心不够慈悲,没有怜悯,心智存有污垢,所以才会演变成行为上的不自控。

倘若一个人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慈悲,敲响内心善念的警钟,那么他的内心就可以得到净化,及时行善,遏制一切不好的事态发生。

故而,世人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坏念头都扼杀在摇篮之中,要谨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处世良方。学会与人为善,广结善缘,以博爱之心接人待物,那自己也会受众人敬仰和尊重。

03、心正

判断一把弓箭的好坏就看其木纹所至之处,所谓“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若木纹的心都不在正中,那么这样的弓,哪怕再刚硬有力,射出去的箭也照样飞不远、行不直,不会是一把好弓箭。

人如弓箭,人心也好比弓箭的木纹,木纹不正则箭难持,心念不正,人生轨迹也一样会有所偏离。

以上是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达达搜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

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 学佛人的禁忌学佛之人有哪些禁忌 学佛人的禁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