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

学生连喝11瓶奶涉事校长产业庞大!做校长一学期能赚多少钱?

近日,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两名学生,因为学校不准带牛奶入校,被迫蹲在校门口喝掉了11盒牛奶。这个事情曝光之后,达州外国语学校遭到网民炮轰,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约谈该校校长,并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9月17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后发现,该校校长“产业”庞大,除了学校外,还有酒厂、文旅集团、农业公司,以及砂石场。

学生连喝11瓶奶涉事校长产业庞大

  • 学生校门口喝下11盒牛奶

网传视频显示,两名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蹲在学校门口,一箱拆开的牛奶放在地上,他们拆掉吸管,将牛奶一盒盒喝掉,牛奶箱已空了一半。围观的路人纷纷劝说他们别再喝了,知情者称,事发于9月11日,涉事学校是四川达州渠县的达州外国语学校。

随后,“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蹲校外喝半箱”登顶某社交平台热搜榜。有网友认为,学校有规章制度可以理解,但一刀切的方式并不合理;还有网友质疑,学校禁止学生外带食品是否与校内小卖部经营有关联。

官方简介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2006年6月创立,是所封闭式寄宿制学校。2016年9月1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达州外国语学校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涉事校长名下多家公司

官网显示,达州外国语学校现任校长向黎,生于1973年,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渠县酒类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渠县蔬菜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渠县长原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渠县砂石总场总经理,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政协渠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渠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现任四川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达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渠县流江书画院院长、渠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渠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董事长、校长。

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向黎校长除了是达州外国语学校的法人代表外,其名下还有文旅集团、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农业公司、酒厂以及砂石场等,共15家公司。

9月17日,记者多方尝试联系向黎校长未果,随后拨打该校多个固定电话,均无人接听。

  • 教科局:没权限调查校长名下企业

9月1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渠县教科局,据政策法规股杨股长介绍,事发后,他们调取了该校的视频监控,走访了两名当事学生。达州外国语学校为保证学生食品安全,禁止外带食物进校园。

视频中的两名学生是初一新生,听路人说该校严谨学生带校外食品进入学校,学生担心牛奶被没收,于是在学校对面路边打开牛奶开始饮用。门卫发现围观现象就去劝阻,把剩余牛奶拿进保卫室,并通知家长把剩余牛奶带回去了。

渠县教科局已约谈涉事校长,校长表示立行立改,并责令学校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向黎校长名下的企业,杨股长表示目前并没有进行调查,“作为教科局没有权限。”向黎作为民间个人法人,他具备开办其他企业的权利。

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少春律师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法律禁止民办企业校长经商,比如开办公司企业等,但是对于这起事件来说,即使学校内部有规定禁止学生外带食品,但是该做法简单粗暴,且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 做校长一学期能赚多少钱

教育上官少,不像政府机关,有那么多层级和职位。社会上和学校打交道,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虽可以加个括弧(主任)——班主任,但啥官也不是,学校里最大的官是——校长。

当然,大小学校都有副职和中层。什么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等一堆。但中国人讲究"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家、小家最后都有一个人拍板,做决定——在学校里叫做"校长负责制",是载入法律的。

近年来,"校长"一词在新闻中出现几乎是和"坏人"划等号。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校长都有份:乱收费、出轨、贪污、吃喝嫖赌、挪用公款......不一而足,简直"坏透了"。在广大吃瓜群众眼里,校长们都不是啥好鸟——一竿子打倒一船人。其实,这也符合民间心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老百姓也喜欢八卦呀。

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在新闻背后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校长们,他们占了教育管理者的绝大多数。可他们好是好,却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也上不了头条,也吸引不了群众的目光。

所以,出现在新闻中的永远是教育界的"坏人"。

校长被贴了标签,自然有许多云山雾罩的解释。譬如说,人们认为校长权力大,想咋着就咋着;校长是官,自然挣钱多;挣得少了,咋能呼风唤雨,财大气粗?

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财务人员,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校长并不比教师多挣钱,在学校里工资最高的不是校长。

其他学校咱不清楚,中小学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中小学校长全是教师出身,不是专门的管理干部,也不是公务员或参公身份。

事业单位薪资体系中,将教职工职称系列分为三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学校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可以走管理路线;广大教师走专业技术;服务于后勤等岗位的是工勤。每个系列工资构成基本差不多,都是岗位+薪级+绩效+津补贴——只有职差不同,没有本质区别。

校长不像猴哥,可以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理论上应该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拨出来的——教而优则仕嘛,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因为是出身教师,所以很多校长拿的是专技工资,即使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也没有变化。人力资源和教育部门也没有强制规定校长必须走管理路子。法无禁止皆自由,领导们也没错。

领导们不想转岗还有现实需求——管理岗固化严重,晋升通道狭窄。专技岗从最高级到最低级,共13级;管理岗只有十级,从下往上依次为: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对应级别管理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小学校长聘任的是八级副科,初中校长是七级正科,中层相应降低一个级别。

普通教师如果晋升高一级职务,可以积攒证件,累积条件,机会成熟就可以申报。领导们可不一样,如果得不到提拔到更高层次,岗位工资就得几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教育上就几个官,你往哪儿提拔呢(县教育局长才正科级)?公务员可以实行职级并行,教育上此路不通;领导们即使从差学校调到好学校,也只是环境不同,级别、待遇没变化,这一点还真不如广大教师。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校长们为什么不愿走"专用通道",和教师们挤在一起的缘由了。

校长和教师只是岗位不同,工作内容有差别。工资构成没有"特殊待遇",也没有什么校长津贴,管理岗位津贴等补贴,挣得也是"死工资"。单纯从待遇上说,校长收入并不高,没什么特别令人艳羡的地方。

制度设计初衷就是防止教育上一小部分人成为"特权阶级",拉大"贫富差距。"不能说这样做没道理。

问题是,校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前途:一个好校长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坏校长也会搞乱一个学校,一人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命运。校长们权力如此之大,待遇却难以匹配,责权、事权与财权失衡,难怪有些校长会有私心,随便胡来,搞出不少事情——不受条框制约的只有手中的权力。

教育管理,其道修长。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