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仲秋时节的开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其中秋属金,而金色白,因此秋天的露水也就被称为了白露。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表示这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当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草丛树叶之上都会凝结有小水珠,并且由于阴气逐渐加重,露珠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故谓之白露。总的来说,白露的出现表示天气已经转凉,秋天的到来尤为明显。
白露三候
咏廿四气诗 白露八月节
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鸿雁鸿雁,鸿大雁小,有所区别。天气凉了,它们每年秋季南迁,自北而来南,等到来年天气暖和了,就会再动身北回。不谓南乡,非其居耳,故曰“来”。
二候元鸟归。元鸟,也就是燕子,又称玄鸟。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并非羞涩害羞之羞,而是通“馐”,珍馐美食之馐。群鸟感受到秋日的肃杀,因此纷纷准备粮食,以备冬日之需。
白露风物
【白露】此白露是谓秋天的露水。《诗经》里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芦苇苍苍,极目苍凉,露水因气温骤降而变白,晶莹遍地。心里思念的那个人啊,在水的另一方,多么缠绵。不过《子夜四时歌》中的“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就显得悲情多了。
秦观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即为秋风和白露。有的时候难以想象,秋风和白露一相逢,怎么就胜却人间无数了?七夕啊,牛郎织女相会,这个时候正值秋天,金风玉露可不就是这一时节的风光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如若一对久别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于碧落银河之畔相会,这一刻的美好大抵胜过人世间千万遍的相逢了吧。而秋风萧肃,白露冰清,相会在这一背景之下,就更显示出爱情的纯洁和脱俗。
【鸿雁】鸿雁的来去,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曹丕说“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字里行间是对故乡的思念。王勃说“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一层是远游他乡的乡愁,一层是与友别离的离愁。赵嘏说“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言外有雁归人未归之意。
鸿雁也常常用来代指书信或送信的人。据《汉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匈奴还谎称苏武已死。后来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对匈奴的单于说汉天子射猎射到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说苏武就在某一大泽中。单于闻言方才把苏武放归汉朝。这就是大雁传书的典故,后来也就用寄书雁、寄书鸿来指代送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此诗就是写月满之时上西楼,见鸿雁归来,思量是谁寄来了书信。
【芦花】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芦花,可能是想到了白居易的那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芦花和荻花当然还是有些不同的,诗词描绘秋景,会有芦荻一物,芦荻,即芦与荻,因为长相相似而常常相提并论,芦花与荻花也就常常混谈。杜荀鹤就说了:“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杜甫也说“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单说芦花,那就是芦絮,指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江总诗言:“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司空图诗言:“两岸芦花正萧飒,渚烟深处白牛归。”李煜词言:“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都带有一种莫名的秋意与萧瑟。芦花漫漫如雪,秋风吹过又如雪浪银涛,漫无尽头。一片秋。
白露诗选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相和歌辞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