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偷盗的问题,偷盗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们,一定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发现孩子有偷盗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当然教育纠正的方式要理性,不能选择暴力对待。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一定要做好监督,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和爱好,一定要及时的扼杀在萌芽阶段,就拿学生的偷盗问题来说,第一次发现就要及时的制止,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学生偷盗的原因有哪些?
1、受到家庭的影响,有的父母爱占“小便宜”,经常“拿”别人的东西且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种做法不对,相反还会沾沾自喜。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孩子就会有小拿小摸的行为,并慢慢发展成为“偷窃”的习惯。
2、被外界的行为所误导,会上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不愿努力拼搏而又希望得到享受,因而急功近利地实施“偷窃”。由于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为可以不劳而获是自己的本事,对自己大有好处,所以就会学到“偷窃”。
3、占有欲特别强烈,有的孩子性格存在缺陷,喜欢某一个东西就想自己拥有。如果达不到目的,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偷偷地把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虽然想法比较简单,主观上没有恶意,实际上也是一种“偷窃”行为。
学生偷盗应该怎么办?
1、如果是幼儿,那比较容易纠正,幼儿对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分不清,认知还不到位,只要家长,幼师反复告知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不能发生的,是比较容易改的。
2、如果是小学生,有偷窃行为最多也只能算是行为偏差,也是比较容易矫正的。如果偷钱的话先了解清楚偷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因为家里零花钱钱少可以适当提高。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和学生讲解偷窃的危害,造成的后果等。
3、如果是中学生偷窃的话更多是心理问题。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发展,完善,早有是非判断,也知道偷东西不但是品德问题,还是违法行为。这个时候可以转介给学校心理老师,或校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4、如果是大学生偷东西,金额不大的话可以报学校保卫处,通过协商处理,大学生有羞辱感,被发现后不会频繁作案,如果金额巨大,应该110报警,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遇到学生偷窃,无论是教师还是被偷的学生都不能去打偷窃者,应该客观,理静的处理。
学生偷盗应该怎么教育?
万一家长真的发现孩子偷东西,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并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不过注意千万别用警察、法律等话题吓唬孩子,免得叫孩子成天提心吊胆。
其次,家长最好帮孩子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他想象如果受害者是自己,他要怎么办。这样才能触及孩子的内心,使他理解自己的错误。
最后,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善后。最稳妥的做法是让孩子道歉,退还偷拿的东西。要是东西损坏、无法退还,你就先替他付钱赔偿吧,之后可以由他做家务来“抵债”。
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让孩子参与善后这点很重要。一般孩子经历过一两次后,就能发现偷窃只会让朋友生气、令父母失望,甚至还要他自己付出代价,自然就不再随意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啦。孩子偷拿东西大多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单纯的斥责、批评往往没有效果。家长只有让孩子分辨哪些是偷窃行为,纠正、思考和善后三管齐下,才能防止这个行为成为坏习惯哦!
学校怎么解决学生偷盗的事情?
面对青少年偷窃行为,在预防方面,各校辅导室可根据现有人力与物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亲子教育。
2、增加学生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普通窃盗、加重窃盗或常业窃盗之法律刑责。
3、利用价值澄清法讨论偷窃等偏差行为,导正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4、加强青少年之自我观念、自我控制力、发展健全之超我、以及愿望不能满足或遭遇挫折时,应如何转化寻求其他合法之替代。
5、关心与接纳学生。
6、从观察、晤谈、测验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资料以了解学生是否有偷窃等偏差行为。另外对于被偷窃之学生应教导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务。
7、建议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上能获得成就感。在辅导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偶发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窃的动机及背景,在矫正青少年的偷窃偏差行为时,“行为改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