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宣布位于南通、杭州和乌兰察布的三座超级数据中心正式落成,陆续开服,将新增超过百万台服务器,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经济带。
阿里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其在全球22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为什么阿里云的超级数据中心落在张北、河源、乌兰察布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而非人口更密集、需求更大的一线城市?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厂们的数据中心都去哪儿了。
一线城市的紧箍咒
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的数量已经相对趋于饱和。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也进入高潮,各方资本也积极涌入到数据中心的行业中来,早在2016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就已超一百,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持证企业共3210家,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凯表示,目前数据中心较为集中的区域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其机柜上架率大多在60%~70%,表现出相对饱和的局面,而在另一边,部分西部省份上架率尚且不足30%。
同时,“耗能过大”是数据中心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国家节能中心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增速始终维持在12%以上,最高达16.8%,并指出“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机构和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巨大浪费”。
大量的数据中心的使用使得一线城市在能耗上不堪重负。由于数据中心的特殊性,不少机房在大量用水用电并且占据土地的情况下,却不一定会给当地政府纳税,可以说巨大的能耗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看不见回头钱的情况更是让人抓狂。
于是严控措施纷纷出台,北京已禁止新建PUE值超过1.4的数据中心。上海要求到2020年,新增机架数严格控制在6万架以内;且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3以下,甚至存量机房不达标的还可能面临外迁的风险.....
这些都是一线城市为数据中心设下的“紧箍咒”,在这些苛刻的条件下,数据中心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更远的二三线城市,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宽松的政策。
数据中心去哪儿了?
一线城市对数据中心的政策封锁和过高的经营成本,致使数据中心一度以一线城市为圆心向外辐射扩张,由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向周边城市迁移。
以上海为例,因为地理位置临近,江苏南通和昆山成为了上海数据中心外迁的首选地。阿里巴巴华东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脉络数据中心、旗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相继入驻南通,万国数据中心、中金华东数据中心则落子昆山。
而河北则因临近京津,成为了华北数据中心的新聚集地,数据中心行业咨询机构DCMap指出,河北的廊坊、张北、怀来三地合计约占北京周边区域数据中心市场总规模的65%。
因为气候、成本和政策等多种因素,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偏远地区”,在这场数据中心博弈战中异军突起,成为了不少数据中心的首选地。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曾评选出3个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新区,包括了贵州贵安新区,宁夏中卫和内蒙古乌兰察布。
以阿里云选择的乌兰察布为例,处于位于北纬42°“黄金纬度”的乌兰察布,同样也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全年平均气温5~7℃,数据中心建在这里每年近10个月时间可以使用自然冷源,此外乌兰察布号称“建在玄武岩上的城市”,地址结构稳定,这也使得其适用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或灾备中心。6月15日,阿里巴巴乌兰察布数据中心开始投入运营,同样是在6月,快手也将自己首个自建数据中心落地乌兰察布。目前,这座“草原云谷”已经汇集了华为、苹果、UCloud、中联利信等十多家企业再次建设数据中心。
据58商铺写字楼不完全统计,在以上城市外,还有这几个省份凭借自身优势,逐步成为数据中心迁移、入驻的目标地:
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预计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于2022年达到3482亿元,2019年至2022年三年复合增速达30.7%,而就在7月16日,国资委再度强调要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
数据中心的建造“浪潮”已经掀起,在这条赛道中,哪座城市将抢夺发展的先机,我们翘首以待。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达达搜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